2)第四百二十一章 羽毛扇子可乘凉_驸马快跑,公主要跟你拼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自己了。

  此时即便是入宫告诉昌帝

  ,怕是昌帝身边人早已成了楚王的人。眼下之际,唯有着人出城,调右羽林卫入京勤王。

  问题是,右羽林卫非国变不得入京。也就是说,除非发生宫变,否则右羽林卫严禁入城的。

  想要调动右羽林卫也不是简单的事,首先要有昌帝的圣旨。圣旨必须是出自于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且有玉溪金印。此外,还得有兵部调兵护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不过,单纯的虎符用于调兵,其实也有自己的弊端。所以,昌帝才会想到,除了虎符之外,还必须有另外两样东西一起,方可能调的动右羽林卫大军。

  这虎符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皇帝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

  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例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汉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叛乱,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

  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晋鄙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

  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那个时候的人相对质朴,后来随着人心不古,尔虞我诈的事层出不穷。虎符,就不再是单纯的调兵信物了。

  除了虎符、官方正式圣旨,除此之外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皇帝与将领的暗号。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