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2章 收棉花_惊!她能穿梭时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纯粹的创造,而是改良,林婉婉拿到大唐的自然也是一样。

  这些纺织的、去籽的机器,族里的三叔公早就接到林婉婉的秘密单子,依葫芦画瓢做了很多架了,就为了棉花收上来后的后续工作做准备的。

  萧翀跟林婉婉定下的契约中,约定了三年后,林家庄就要将这些轧棉机、搅车、木弓、纺车、织布机等等陆续公开,并教授外姓女。

  也就是说这笔横财,林家庄能发三年。三年后,林婉婉将带领全鄮县妇女一起发财,使鄮县成为全大唐的棉花种植基地、棉布纺织中心。

  其实林婉婉和萧翀都明白,哪怕没有这个契约,这秘密也包不住太久的。

  与其让其他贵族占便宜,林婉婉还不如公开了,给自己刷一刷名望呢!

  也许以后自己也成华夏的“织女星”,名流千古了。

  再说了,棉花的纺织跟丝、麻、葛异曲同工,只要是织女,有原料的情况下,稍微多琢磨琢磨就能成功。

  李世民在贞观十三年后往大唐带回高昌棉,百余年间老百姓们就是这么自己慢慢琢磨明白的,区别只是有先进工具的人,效率高些。

  当然林婉婉若是一心阻止这项技术发展,也不是不可以,控制棉花种植的源头就行。

  历史上的大唐,哪怕后来引进了高昌棉,可真正用来纺织成布的棉花也不多,多是稍微种植一些,当观赏花的。

  会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思路没有被打开,各方面的技术也没有搞明白。

  林婉婉现在蝴蝶翅膀一扇,整个棉花相关产业必然被会推前很多年。

  为了弥补三年后公开对林婉婉造成的损失,萧翀会帮林家庄打开棉制品的上层销路,且不收取中间费用。

  萧翀甚至都没有在商事上插一手,林婉婉提议的棉花商会分明是利益极大之事,他却也没有动心,更没有让林婉婉把这部分利益分润给鄮县其他乡绅贵族的意思。

  有他在,再加上林婉婉自己乐安乡君的名头,林家庄在鄮县吃下棉花这条线的利润还是没问题的。

  萧翀唯一做的,就是拿了一部分棉花苗,赊给了鄮县辖境之内比较落后、贫穷,水利又不怎么发达的村庄。让他们改麻种棉花,由县衙作保,秋收后再由乐安乡君负责收购。

  当初为了推进这件事,县衙一干人等在萧翀手底下也是被折腾得欲仙欲死。

  穷山沟里的老百姓们还不领情、不理解,顽固不化,让他们改变跟要了老命一样。

  “公务员们”都抱怨萧翀没事瞎折腾,管这群田舍汉干什么,都说了皇权不下乡,何必呢!

  穷不穷的跟县衙又没关系,到秋收了,就按部就班收税便是,扶这群穷酸干什么啊!

  话虽如此,其实县衙里的“公务员们”私下抱怨归抱怨,但更多的是臣服。

  尤其是那些世代扎根鄮县的编外“合同工”,对这位兰陵萧家出身的县令更是尊重。

  因为他们都明白这次的县令是真心为鄮县做事的,并非只是为了官途。

  当然了,萧翀的抱负是他自己的事,林婉婉现在就想着带领林家庄及周围的村庄发家致富、脱贫奔小康。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