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4章 回首向东(1)_汉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蜀国,不是不想,是不能也。

  还有南北朝时期地刘裕,北伐虽然没有最后全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刘裕本人急于当皇帝。其实刘裕执行的北伐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他进入长安的路线,同样是先攻占淮南、山东、河南,最后经过潼关进入长安。在和汉人王朝隔离了整整一百年之后,长安的居民终于迎来了刘裕。可惜刘裕急于回去健康当皇帝,急匆匆的撤离了长安。最终使得这次北伐功亏一篑。可见,这是最稳妥的路线,鹰扬军完全可以吸收前人地经验。

  第二个,是后勤运输的方便程度。

  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山南东道、山南西道、东川、西川的地势,都要被江淮高上很多,这从河流的走向就可以看出来。鹰扬军的主要后勤供应基地。是舒州和镇海,在动大规模战争地时候,主要的物资都必须从这两个地方起运,而刘鼎目前所在的山南东道,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军需物资。就算是日常的居民生活。也需要从舒州和镇海地区运送物资接济。

  鹰扬军运输物资的主要途径,当然是长江。还有就是汉水。如果鹰扬军从襄州出,大量的物资需要从舒州和镇海地区运来。运载物资的船只逆流而上,度很慢,效率低下。相反地,如果鹰扬军从舒州或者金陵府出,则船只是顺流而下,度就快了很多,效率也高了很多。

  覃睿自己做过粗略的计算,这中间的运输效率,至少相差了五倍以上。也就是说,从金陵运输一船物资到襄州的时间,可以从襄州运输五船物资到金陵。不得不说,这个观点对于整个鹰扬军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任何战争都离不开后勤地有力支持,除非鹰扬军想要沦落成淮西军那样地部队,以人肉为干粮。鹰扬军的后勤运输,对于鹰扬军地战役,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仅此一条,就足够影响鹰扬军地战略定位。

  事实上,由于汉水的水位问题,大型楼船只有在丰水期才能上溯到襄州,如果是枯水期,汉水的运输效率,至少要降低七成,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在枯水期,鹰扬军基本不可能起大规模的战役。但是在雨季动战争,又要面临道路塌陷、山洪暴等困难,可谓是进退两难。现在大量的楼船就缓慢的行驶在汉水之上,从鄂州到襄州,至少需要六天的时间。

  第三,是有关人口和生产力分布的特点。

  襄州地区是人口比较稀少的,整个山南东道都是贫瘠的山区,人口的分布非常的零散,除了襄州和荆州之外,再也没有比较大的城市。另外,这里的交通也比较落后,除了长江和汉水之外,没有一条完好的道路。州和州之间的简陋道路,只能行人,不能通行马车,哪怕是最小的马车,即使是这样的道路,还常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