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五章 - 初涉骊山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轮流地在牧场那边照料牲口,其他族人还是住在城里面。”风余补充道:“只有住在城里的族人才参加训练。照料牲口的就暂时不用了。在牧场的族人就等到回城才参加军事训练。”

  “工部那边修的制纸和墨地作坊开工了么?”这两样东西在太昊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总是从大元城运也不是办法,这一年来已经采用海盐换大元城的纸和墨,但长途运输也是个大问题,今年无论如何也要让太昊自给自足了。

  “都还没有正在城外选址呢,主要是有松树的地方比较远,所以墨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有。纸则需要石灰,得靠近采石场和水源,还得有陡坡,所以不好选,倒是粟杆多地是,原料方面没有问题。工部的长老们和土鲁的徒弟天天都在忙这个事。”

  “族长!——”一名宗庙卫队士兵冲进来打断了我们的谈话“骊山族的人来了,带了好多锡锭呢!”

  “知道了,让风尘长老去安排接待,接收一下锡锭,让梓烨算一下要多少盐。”

  呵呵!我正在收拾行装呢。可巧向导就来了。

  “什么?太昊族长要到骊山族去?”带队的小队长瞪大了眼睛。

  “对!不仅如此,我还要为骊山族带去一些礼物!”我微笑道。

  骊山族人互看了一眼,都面有喜色。

  从我教会骊山族人冶炼锡锭以来,在骊山族人中,太昊族长已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能让族人看来平平无奇地东西变得神奇而新鲜。所以太昊族长的到访将给骊山族带来什么,的确很让骊山族人期待。

  我在此前也为这礼物伤了一阵脑筋。

  目前骊山族已经是一个农业与牧业并重的部族,据说也已经在规划建城,部族的生存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加上有了太昊的盐供应,不需要饮血来补盐,族人的身体也一日好过一日,加上没有在姜氏的冲突中继续损伤,骊山族目前状态还是不错的。

  最后决定送给他们的是一幅城镇建设规模图,并派遣部分工匠,教给他们制作砖瓦和建房地技术,简单的陶器目前也已经被骊山族所掌握,不需要我再教给他们了。

  公孙氏的有熊城和姜氏的牛神城都是按太昊的统一建筑风格建设的,但都先后得到太昊匠人的支持,现在骊山族人要建城,可能再没有其他东西比这个礼物更贴合他们目前的需要了。

  元月30日,我带着一个骑兵小队,跟送锡锭的族人踏上了赴骊山族的路。

  风余直送到西门外,一面有些不舍,一面也可能有些不放心,让我颇有些失笑——到骊琴那边去一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毕竟我也是30大几的人了,不会这么没有原则的。

  一行五十余骑,却有近百人,几乎每匹马上都驮了两个人,除了骊山族的人以外,主要是从太昊去的工匠。按骊山族人的说法,从大山上翻过去近得多,但也可以从南边绕过山脊,走平缓一点的山路,那就可以骑马了。

  按太昊族人远行的习惯,我们选择了骑马,尽管路远了两倍,却要早得多到达。

  11天以后,我们才远远望见骊山族人所在的山谷。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