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八十五章 - 临终之问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门逃命。

  但炎族却没有如两族史上一般大肆屠杀,而是将苗人视为姜氏的一部,快速进行收编工作,城中的青壮年都被强行征入姜氏军中,过半长老死于宗庙保卫战,南逃的族人倒是多半都抵达了大楚村,没有炎族人敢去追杀他们,毕竟炎族经过十多天的战斗下来,连粮食都依赖从苗城中搜刮,军队更已经成为疲兵,哪里还有南追的力气!

  挟胜北归的炎族人并没有让大方城和骊山城紧张:他们比南下时狼狈得多了,能够完整北归的炎族战士不过3000余人,而且疲惫不堪,这样的军队甚至抵不住太昊数百骑兵的冲击,若非风林曾经许下诺言,不会介入姜氏内部之争,眼下反而是消灭姜氏主力的绝佳时机。

  不过就是这样,炎族的军队也没有能够逃过途中损失的命运,一些姜氏内部不服炎族的小部族乘机偷袭,加上给养缺乏,伤者倒毙,最后回归牛神山下时,出来迎接的炎族大长老欲哭无泪:只剩了一半人归来!

  这让炎族人整编苗族,合力进攻运城的计划彻底泡汤:这点力量,能够保证由族不反攻牛神山就已经万幸了,哪里还能够进攻运城!

  木驼在运城得信,笑得声振盐湖!

  姜由不喜反忧,仰天长叹。

  苗城族人迅速返城,生机渐复,由族强大的生命力,顽强的再生能力得到体现,大方和大楚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

  从这一事后,我再也无心太昊事务。可以预见的十数年内,太昊已经没有直接的危险,太昊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太昊就交给他们去管理吧!

  太昊18年九月秋收时,太昊琴成,象牙为脊,牛角为柱,共七弦十四柱,形制仿后世古琴。一曲《高山流水》,太昊宗庙内长老们全部跪倒在地,如闻天籁。此后太昊城中琴声不曾中断过一日,太昊学校从这一年冬季起开设了音乐课。

  太昊19年,太昊的蚕桑业长足发展,不过却从大越传来消息,大越城中,当年的欧且人都穿上了丝绸夏服,兽皮已经不再为大越人所喜,看来丝绸业还是大越的优势产业,这一点太昊城是永远也比不上的。

  日月如梭,光阴如水。

  远离了太昊的管理工作,我的日子过得颇为写意,在一个长寿年龄不过四十来岁的时代,我尽量地尝试保护自己的身体,按后世的养生方法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居然在不知不觉间越过了太昊20年、太昊30年!

  太昊31年,梅梅永远地离我而去,她已经57岁,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不得了的奇迹,虽然我的年龄并不比她小,却是族人眼中理所当然的奇迹,并没有人对我的长寿感到奇怪。

  风越和元林跪在梅梅的墓前,已经十多岁的孩子知道失去老人的哀伤了,为他们的奶奶和外婆痛哭不已。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