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54章 遇文本没好事_我岳父是李世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后一段时间朝中都不会缺钱。

  但流入的银钱除了赋税依旧很少,用皇帝的眼光来看他觉得一文钱到了骊山,骊山就可以将这一文钱用出三文钱的效果,乃至十文钱的作用。

  殊不知这是用中原的造物去收割关外的成果,中原太穷了,唐人又都是蛮横的。

  骊山已经不满足在购买力孱弱的中原乡民之间内卷,西域的贵族才是值得收割的好客户。

  这样的客户又像是吐蕃人,回鹘人,或者突厥人。

  这都是骊山能够给朝中创造的效益,所以当初设置关内关外货税的时候朝中没有太大的阻力。

  只是争论了一段时间,这件事就办下去了。

  投入有回报是好事。

  支教和科举虽说短期没有收入,但科举让长安城产生了一种虹吸效应,吸收了整个中原所有的有志之士,有才学之人,通过科举这些人可以入朝为官。

  这也是朝中能够继续维持科举的原因。

  但眼下这个教化西域人之策,很明显是一件收益不稳定的事情。

  岑文本低声道:“让西域人也参加科举,是否可以事半功倍,这是下官听朝中有人议论,说起了这事,这件事是唐善识说的。”

  张阳摇头道:“西域人不直接参加科举,长安城再行开辟一个官邸,专门用来教化西域人,而什么人可以来学,朝中可以仔细挑选,这种人最好是吐蕃或者西域贵族子弟,这些子弟在关外的地位越高,影响力就越大。”

  魏征闻言,稍稍颔首,“你的意思是教化之事与科举不同?”

  “郑公说得没错,朝中挑选西域贵族子弟来长安进学,派出专人教学,让他们明白儒家典籍的要义,而且需要考教,学习成果满意之后,才能离开长安城回到故地担任族长或者首领。”

  岑文本猜疑道:“若是他们不来呢?”

  “文本兄多虑了,有我大唐的背书,有我们大唐的直接任命与保障,众所周知大唐的信誉是最好的,不用我们自己去挑,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而且对此我们可以收取很高的费用,西域贵族远比我们想得要更富有。”

  魏征对西域的贵族没有概念,其实经过前隋或两朝的发展,西域的贵族早就积累出了一笔很大的财富。

  张阳又道:“郑公可还记得当初的高昌王父子?”

  “老夫自然还记得。”

  “高昌王夫子被他们奴役的奴隶活活折腾死之后,很多聚集在高昌的贵族也都离开了,后来高昌重新被接管,可高昌没有就此失去生命力。”

  “它地处西域的咽喉,高昌换了人治理之后,原本的那些西域贵族又回来了,商贸也重新恢复,而高昌的赋税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恢复到当年的水平。”

  “外交院有很多记录都记载了许多贵族的来历,还记录贵族财富往来。”

  岑文本沉默不语,一开始在朝中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