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9章 不舍分手 去龙岗再续前缘_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可能是前天晚上被那帮家伙激了一下,更多的可能是青春的荷尔蒙在迸发,老扁一个劲的嚷嚷着要破处。

  既然老扁豁出去了,那我们只能成全他了,可是转了半天,只遇到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而且那容颜真的让人不敢恭维,老扁是非常的失望。看着他那个样子,我忽然想起了玫瑰附近的那家发廊,于是6个人打了一辆的,司机本来不愿意拉的,可是我答应多给他5块钱,一溜烟的到了那里。

  果然,开业着呢,几个家伙,除了我和侯弘,都眼直了,路上我已经和他们说好了,我来请客,你们尽兴就好。每个人选了一个,洗了头之后,进房间

  回去的路上,一个个更是忘乎所以了

  若干年后,这帮弟兄各有所成,各有归属。但是我们永远都记得,1999年的那个春节,一群漂泊异乡的年轻人,一群打拼理想的急先锋,一群永不言弃的奋斗者,在没有桌子,没有椅子,没有床的一处房子里,开怀畅饮,谈古论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薛建,年后跳了槽,一年后进了关,2002年被一家猎头公司挖去了上海,后来任富士康上海公司的CTO(首席技术官),15年辞职返乡,创建了一家医疗的网络平台公司;

  老扁和江明,两人一直待在恩华,没有动窝,在那里结婚,生子,直到2006年,两人分别跳槽去了昆山,几年后,老扁开了一家投资公司,做起了金融平台,江明去常州开了一家线路板工厂;

  侯弘,一直坚守在东莞,几年后,和他女朋友一起出来单飞,积累了资金之后,开了一家五金厂,现在在常平,算是在那里安家落户了;

  秦松,几年后应同学之邀,去了苏州创业,折腾了两年,又回来了,两年后又去了吴中,开了一家纺织面料厂,近几年从朋友圈中可以看到,他们工厂生产的面料屡屡获奖;

  沈超,2003年跟随着他老婆的亲戚去了顺德伦教,后来听说开了一家专门给家具厂供应五金配件的工厂;

  景振,几经周折,逐渐成熟,一直做到了华润投资公司的副总,成了空中飞人,一天到晚,全国各地来来往往,侃侃而谈,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赵炎,2005年跳槽去了南京,在苏宁做到了财务总监;

  周康,2003年底回了彭城老家,在他三姐夫的帮助下做起了食品的生意;

  束亮,2002年回老家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做得有声有色;

  耿友,努力打拼,找了一个好老婆,两口子攒了一部分,岳父母赞助了一部分,2004年在南山前海以5400的单价买了一套178平方的大房子,一年后趁势又入手了一套120平房的,拥有了两套房,却一直默不作声的上着班,勤勤恳恳。

  就是2012年深圳房价最高峰时,他们夫妻二人做出了惊人之举,毅然决然的以65000的单价将房子卖出,当时惊住了很多人,大家都不解,认为房价还会涨的,卖了怪可惜的。而且他们俩的工作都还不错啊,难道就此了结自己的深圳生涯吗?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