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1章 细细观察 善其事先利其器_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把旁边的一个技术员给叫了过来,请他一步一步的,一点一点的把整个产品给分解了,当然并不是把实物给分解了,而是分开报价,这样子就可以很精确的分析出来成本了,这也说明人家已经是相当的有诚意了。

  可是Peter表示,这个价钱确实不行,因为我们客人的销售价就在那里明摆着呢,你高了,客人利润薄了,他们是不会下单的。工厂很是为难,虽然认为我们公司的订单量确实很可观,但是他们也确实是没有办法再降了。

  我都看出来了,工厂的价格确实是已经无法再降了,再一味的砍价的话,那就真的伤到骨头了,最后只有一条路,工厂拒绝接单。

  那人家Peter自然也看出来了啊,所以他便转移了话题,过了一会儿,他就提出了一个修改方案,就是改变产品的工艺结构,但是不改变产品的款式,并且用他的丰富经验担保,这种新结构绝对不会对产品的功能造成什么影响的。

  工厂技术员根据Peter的意思重新计算了一下,表示这个构思是可以的,确实能提高生产效率,大致的这么一算的话,能提高20%左右,那也就是说成本可以降下来20%,这不就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了嘛。这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原来降本并不是仅仅把眼睛盯在用了多少料上面,从看不到的方面去改变才更有效果啊,厉害,佩服

  慢慢的我就发现,能不能和参展厂商迅速的搭上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你的专业知识让供应商尽快的看到你的诚意,什么诚意?就是只要你产品合适,我就有单要下啊,即使价钱不合适,但是后续可以再谈啊,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一蹴而就的,好事多磨嘛,对不对?

  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找厂商要产品目录吧,这个看似简单,很多人会说,靠,这算什么难事,直接过去要呗,想拿多少就可以拿多少,难道人家工厂还会在乎那一本几块钱的目录吗?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话,那我只能告诉你,那是你没有去过广交会,没有切身的经历过这些事,有点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了。

  你想想,如果你只是盲目的过去要本目录就走,既不和人家厂商谈谈产品,也不问问情况,那很显然就纯粹是个收目录的,那我把目录给了你,你能给我什么回报呢?能给我一个有多大概率的答案呢?估计很低,很低吧。

  可是如果你过来和我聊了几句,那就不一样了,最起码你是对我的产品感兴趣的,即使这次不合适,那以后也说必定有合作的机会啊,再说了,我对你也有了了解,是不?

  所以,我就看到有不少人拉着小车,见展位就进,拿了目录转身就走,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当然这也不妨碍他的小车里已经满满当当了,可是我还发现,就有很多厂商是明确拒绝了的,我想人家一定考虑的是,我们花了半年多的精力,打了样品,做了目录,花了金钱,来这里就是为了有实质性的收获,而不是为了发份目录的,你这样一言不发的客人,算哪门子事啊?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