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3章 天地面前的态度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藩使臣们在热议,但部分人用的却还是大明礼交部派的通译。

  没办法,大明官话才是通用语。让他们用各自的方言交流,能聊得清楚吗?

  于是场面显得很尴尬,发言很拘束、很谨慎。

  “不止是计重、计长短?”

  通译们转述时不免夹带“大明公货”:“不止是轻重、长短、多少这些要依据上国确定的新标准才能与大明通商?”

  有使臣就回答了:“关系到有没有资格通商啊,这真是……”

  而通译们说的是:“现在木材、鸟粪、石头……许多东西都能卖给上国,如果是为了能继续贸易,那么……”

  可诸藩使臣们关注的焦点并不只是与贸易资格有关的计量标准,而是另一件事。

  “为什么一定要保证那些奴人们的衣食住行,才能继续册封国主?”

  对这样的问题,大明礼交部的通译们则会如实转述。

  为的,也是采集他们的看法。

  对这样的话题,李崎和尹元老都默不作声。

  在大明的诸国藩属国之中,朝鲜、交趾,都属于王化更彻底的,他们自称小中华。

  他们很清楚,奴人这样的表述就不对。

  哪怕事实如此,也不能在儒家文臣当道的大明这样讲。

  而有人自然直接请教通译了:“难道一定要让农民、渔民承担更少,伟大的皇帝陛下才能册封我们的王?”

  通译们说着礼交部交代下来的标准回答:“此为陛下倡议。在中国有句古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陛下以天朝皇帝之尊,向诸藩发出此等倡议,乃是千古仁君应行善举,也是为了诸藩长治久安、国祚绵长。”

  李崎与尹元老对视一眼,然后一同默默低下了头。

  “朝鲜李殿下,尹大人,你们有何高见?”

  他们不想多话,但有南洋小国问了他们。

  而交趾南北两司的莫氏和黎氏使臣则同样看向了他们。

  李崎怎么会多话?

  尹元老只得咳了咳:“天朝陛下之倡议,自是正理。国主居大位,自该为万民谋福祉。”

  “可……”

  大同馆里的诸国使臣聚首相谈,显得像是大势到来之下无奈抱团一圈圈懵头转向回旋着的鱼群。

  大明的臣子还看着呢。

  这就是此时的大明。

  在自己的家门口,如果大明有了什么想法,他们只能迎接这种如同天象一般的压力。

  大明要订立的公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至少在双方贸易的过程当中使用大明的标准,这才有继续和大明通商的资格。

  其次,是要遵循大明天子的倡议,从官制民风到民政民生,关注普通百姓的权益,这才能够继续得到大明天子的认可、予以册封。

  这两个部分隐含的真实含义是:如果都不照办,大明以后不承认其为藩属国。

  不予通商,不设宣交使,不在大明约束其他藩国不得侵犯其国土子民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