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章 举京同考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的。如今却晚了……你是我杨廷和之子!你若当真才干非凡,岂会在翰林院蹉跎十年?”

  他的才学,不在这方面。

  因人成事,因人败事。富国之计非一日之功,前朝之鉴历历在目,不论何种方略都需要吏治来保证推行。

  富国之策,牵涉实在太广。

  对他来说,有进士出身就足够了,不需要更高的排名。

  他自信,如果今科他也在贡生之中,这状元还是他的。

  费宏、杨一清、王守仁、孙交……这些人对于皇帝问出来的题目,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答卷?

  入了夜,已经尽了全部努力的贡生们离开紫禁城后才知道这个消息。

  “何须沮丧?”张璁把酒盏从他手中接过去重重放在桌上,“为兄倒觉得,你这策论自有专一求精之妙。细细思索一番,陛下如今竟是有行新法之意,则吏治岂非根本?去岁憾失会元,才伯,这回你倒大有一甲之望?”

  在他不远处,黄佐已经写完了,但他看着自己的策论双目茫然。

  命不好,认了吧。

  杨廷和陡然睁眼目光凌厉无比:“岁入八百万两,不能横征暴敛,不能因此动荡国本,不能只是一时功绩!你这道疏,能有此效,能说服自己吗?贡生可以侃侃而谈,你不能!以为父多年宦海浮沉,苦思已有半日,如今尚不敢落笔一字!怎么,你已经比为父更有才干、更明实务了?”

  “好在何处?离题万里、平庸至极呐!”黄佐有些意兴阑珊地和他推杯换盏,“张兄,这科途,真是命数啊!你七试不中,是天要留伱辅佐新君。小弟呢?那是老天爷频频示警,我却不悟。我啊,莫如就做个教书先生,育人去也。”

  虽然梁储曾经提点过他,但陛下的策题竟然实务到如此程度,而且是黄佐过去不曾多加关注的财计,为之奈何?

  他知道自己只是做了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

  “……父亲,您不先看一眼吗?”

  杨慎张了张嘴,一时无法反驳。

  之前京中传得沸沸扬扬的继统继嗣大礼之争、登基诏书中的诸多新政、裁撤冒滥重设三大营、追谥于谦等事,都不算陛下最关注的吗?

  何以富国?以大明之广袤丰饶,为何不富?

  同样一个考场,自小在铅山费氏这个望族中耳濡目染的费懋中却看得更透。

  杨慎很少很少,非常少见到父亲如此锋芒毕露、如此不客气地训斥自己。

  到了杨廷和书房敲开门进去后,他还是表现得谦虚谨慎:“父亲,儿子这应策疏已做好,不知可有不妥之处,还请父亲斧正。”

  “……只是陛下问策而已,岂会真依谁人奏疏行事?”

  “不看。”杨廷和眯起了眼睛,“你已经不是贡生。这道疏,你要写三遍,到时候为父一起看。若非一篇好过一篇,三篇皆无可取之处,以后你不如就一直呆在翰林院修史。”

  陛下想看到真相!

  张璁决定赌一次。

  黄佐有点意兴阑珊:“小弟明白你的意思,陛下很重财计,甚至有行新法之意,不然何须群臣献策?”

  不论是什么题目,落脚点都放在人身上是没错的。

  三甲就三甲吧,黄佐已经做好了到地方做个小官造福好一方的心理准备。

  看了儿子一眼,杨廷和皱起了眉轻声说:“月底前做完就行,你急什么?”

  仔细一算,似乎真已经在翰林院呆十年了。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但是心高气傲的他,又哪里受得了总被认为是某某之子?

  “才子,与能臣,是两回事!”杨廷和厉声说道,“你已过而立之年,三十又三矣,那才子虚名还未享受够吗?为父终有一日会致仕,人走茶凉。这朝堂之上,巨浪暗流不断,你站得稳吗?回房,细想!”

  杨慎张了张嘴,终究没再反驳。

  父亲今日到底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