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5章 第三次大争!!!(求订阅)_镇抚大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5章第三次大争!!!(求订阅)

  暮色时分。

  咸阳宫传出一道政令。

  将于三日后,召开廷议,议天象预示。

  这则告示一出,咸阳瞬间雷动,这段时间城中有太多拆解,各种拆解也早就传遍了全城,加之各方附会,城中俨然流言成灾,而且朝廷始终未做任何表态,也让这股流言风行。

  眼下朝廷终于正视,这让城中甚嚣尘上的流言之风,稍微缓解了一些。

  然依旧很是猖獗。

  西城。

  嵇恒围坐在火炉旁。

  他自是听闻了这个新鲜出炉的政令。

  对此,他丝毫不意外。

  不过相较于城外的杂然,他倒是显得很是平静,非是已知晓始皇的决定,而是对将要发生的事,实则早已预知到了一二。

  这其实是又一次法儒之争。

  历史上,道儒两者在东汉就发生过这样的争辩,即是白虎观会议,那也是黄老学说最后的辉煌,从那之后,黄老学说彻底一蹶不振,消失在了历史长河。

  然很多人不知。

  那次的争辩实则是道家赢了。

  不过所谓的胜者,也仅仅只是在学术角度,站在历史的角度,无疑是儒家大获全胜,从那次廷议之后,儒家彻底控制了天下思想,道家被彻底驱逐出朝堂,相关的典籍,也被列为了禁书。

  这便是历史有趣且残忍的地方。

  对于白虎观会议,嵇恒第一次听闻时,心中还是很惋惜。

  只是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却没有再这么认为了,他认为黄老学说被赶出朝堂,其实是必然的,即便当初王充近乎是扛着棺材写下了《论衡》,也几乎将汉朝的大儒全部驳斥了一番,实则依旧改变不了分毫。

  因为经过上百年儒家的教化,天人感应早已深入人心。

  满朝大臣大多都受了儒家影响,因而那次的争辩,看似只是争论一场天灾,实则早就变成了政见分歧,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王充孤身一人,就算满身是嘴,能说的其他人无言以对,也根本撼动不了早已成长为参天密林的儒家朝堂。

  失败是必然的。

  以一人之身,妄图撼动整个官场,这根本就不可能。

  也不现实。

  至于后续黄老学说被封禁,也自是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是政见路线分歧,无论哪一方最终取胜,都会做同样的选择,赢者通吃,只不过黄老学说后续的补充太慢了,天下早就为儒家教化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天下转向,那就意味着,满朝大臣都成了异见者。

  因而无论那场争辩的结果是如何,道家都注定不可能再回到朝堂了。

  一步慢步步慢。

  王充的出现,更像是道家的垂死挣扎,但在挣扎过后,便是彻底的沉寂,道家彻底从华夏朝堂中隐身,也逐渐为儒家影响。

  或者说。

  那场争辩本就没有意义。

  只是在后世人看来,多了几分悲惨色彩。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