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9章 顺之则昌,逆之者亡!_镇抚大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9章顺之则昌,逆之者亡!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张良低语。

  嵇恒平静道:“叔向跟子产的争锋,其实拉开了天下当行德治、还是法治的争论序幕。”

  “而叔向当时的反驳观点可谓是雄辩。”

  “当时叔向跟子产都为天下有名的贤大大夫,私交不错,因而在子产铸刑书后,叔向立即派人给子产送了一封信,以表达自己的强烈抗议。”

  “这封信最终被记下了。”

  “信中叔向说:我本来对你寄予厚望,但你却让我非常失望。古时的圣王,都不公布法律,而是一事一议,由贵族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法律适用,就是因为害怕民众有争辩之心。”

  “即便如此,圣王依旧担心驾驭不了民众,又以义、礼、信、仁等来约束他们,设置高官厚禄劝诱他们服从,用严酷的刑罚来震慑他们。”

  “就此依旧是不够的。”

  “还必须要有圣明贤哲的君主、明察秋毫的官吏、忠厚诚信的长者、慈祥智慧的夫子,这样民众才能听从驱使而不生祸乱。”

  “民众知道了法律的内容,就不再害怕我们这些贵族和管理者了,开始心存侥幸不服从管理,并会引证法律和我们争辩,这种情况是万万要不得的。”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这三部法律,都是乱世的产物啊。”

  “现在你作为郑国的宰相,改革土地赋税,制定了三部法律并把它们铸在大鼎之上公布,想以此使民众顺服,不是在痴人说梦吗?”

  “《诗经》中说,文王以德使四方万邦臣服,哪里提到了什么法律啊?”

  “民众一旦知道了争辩的依据,就会抛弃礼仪而引证法律,即使是一些蝇头小利、细枝末节,也会争执不休。于是乎,混乱开始滋生,贿赂开始盛行,在伱的治理之下,郑国必将败亡。”

  嵇恒将叔向信的内容大概说了一下。

  张良若有所思。

  从这封叔向写给子产的书信中,他大概听出了三层意思。

  一是法律不是好东西,都是乱世的产物,好的社会应该高举道义的大旗来治理。

  二是公布法律损害了贵族的统治特权,贵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根据所谓的道德来判案,不能再一事一议,而是要遵照法律的规定来处理。

  三是增加了官吏难度,民众会因此抛弃礼仪,而引证法律,引用法律据理力争,甚至会钻法律的空子。

  因而叔向认为子产铸刑书是取闹之道。

  随即。

  张良也反应过来。

  嵇恒之所以讲出‘子产铸刑书’,实则是在借此隐喻当下。

  叔向洋洋洒洒一番雄辩,实则都是在为贵族争辩,而历史的事实,并没有如叔向所愿,随着子产铸刑书的开始,越来越多诸侯,也开始将自家的法典公开,甚至就连叔向所在的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