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5章 三顾茅庐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钱粮可供饷供军,百官无俸可发,勋戚可钱可赏·······朕是着实头痛,想来问问你的良策。”李世民摊牌了,不装了,今天就是来问计的,要不是实在困窘,也不会这般三顾茅芦了。

  “陛下,这应当是政事堂诸公的事吧,真要问策也是问政事堂的宰相、参政们,或者直接找相关的户部、太府寺、司农寺、少府监等啊。”

  户部管财税,太府寺管钱,司农寺管粮,少府监管的是官府作坊、铸钱。

  “别提他们了,无有良策。时局艰难,只能问计于三郎你了。”

  宰相参政也好,户部尚书太府寺卿也罢,他们提出的应对之策,在李世民看来,都远水难解近渴,或是不切实际。

  “陛下,这财政问题要解决,不外只有开源节流而已啊。”

  “那你告诉朕,还能从哪开源?”

  李世民现在对于节流二字不感兴趣了,因为该节的地方他都节过了,裁减宫人,缩减宫廷开支,甚至是削百官之俸,停勋戚赏赐等等,但还是远远不够。

  如今已有不少官员上奏,要对他的北衙六军动手了,这是李世民不允许的。

  “总不能靠养猪吧?”李世民把齐民要术养猪篇扔回给秦琅。

  秦琅捡起书,合上。

  “陛下,财政问题要解决,里面水很深,但总结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字,税。国家财政靠的是税,而要增收,要不扩大税源,要不提高税率,或是增添税种而已。”

  大唐的财税制度是继承的隋朝,基本的税制就是以均田制和府兵制为根本的租庸调制,这种制度非常简单,按丁征税,每年每丁租粟二石,调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一年再服免费的役二十天,未服满,每日折绢二尺为庸上缴。

  这种税制很简单,设计之初,理想下的税率是四十税一,因为理想状态下一丁是授田百亩。

  唐朝的租庸调其实比隋朝时是下降了的,比如隋初是以床为单位征税,一对夫妇谓一床。因为这种夫妇税率高,还导致当时很多人宁愿单身,或是搭伙过日子也不举办婚礼。后来改成按丁征税,一丁田租三石,到唐朝立国后,改为两石,税率下调许多。

  除了这些正税正役外,没有其它的工商税了。

  这样的税制,好处在于收税的时候简单,一目了然。

  但不足之处在于,均田制其实推行的不够,多数丁口并不能足授,导致税率实际上是大大提高,远不止三十税一。

  其二呢,没有工商之税,不禁盐铁,就导致了税种单一,财收不足。

  尤其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大唐拥有许多不课户,不课丁。这个不课人口占到了此时总人品的起码一半以上,这是很大的问题。

  只有成年男丁要纳税,女人孩子老人不纳税,而官员、府兵又不纳税,奴婢、部曲也不纳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