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1章 釜底抽薪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术。

  反正有些人认为现在拥有竹纸生产技术的纸坊很多了,于是便直接向他们买纸,也不打算自己造这些纸。

  就比如兰陵萧家也造纸,但他们造的是一些高端纸,随便一纸都能值上几百上千钱,对于便宜的竹纸也就懒得再插一手了。

  甚至他们连雕版印刷术本来都没太大想法的,只是大家都有了,那就也掏点小钱吧。

  一夜之间。

  雕版印刷术就烂了大街,被秦琅普及了。

  就连竹纸和油墨的生产技术,现在也有几十家掌握着。

  原本卢氏就觉得吃了个闷亏,谁知道这三千贯花出去后,这技术烂了大街,卢氏想在新市场上据有一席之地,结果毫无优势。

  卢氏很恼,前前后后钱花的最多,结果巴掌没少挨,好处没多得。

  这个气啊。

  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

  而山东将门这边,这门生意本就是秦琅牵头的,大家虽投了点钱,但现在光是这技术转让费收回来分红,就早就收回本还大赚一笔了,更何况他们的纸坊墨坊建的早,已经领先。而大家是抱团模式,集贤书馆已经扩张成三百多家连锁加盟店了,做到了每州一家,甚至有的大县也开始有了新店。

  而集贤书馆背靠东宫,如今又拿到了九经正义这张大单,日夜赶工印刷,忙的不得了,其它各家虽然也得了技术,但根本追不上集贤书馆的势头。

  当然,他们握着这新技术,自然也不亏,卢家印论语,再印易经。郑家就印道德经,太原王氏则印史记·········

  一时间倒也是百花齐放,书店争鸣。

  而书籍的价格也是一落千丈,十倍的下跌,甚至竹纸等好多纸也是价格大跌,最得益的自然还是天下的读书人们。

  连着朝廷也是捡了便宜,朝廷和各地官府衙门日常消耗纸墨也是大数,现在如此价格大跌,也让他们开支大降。

  李世民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而最终这些好名头,又都是落到了太子承乾的头上。

  现在李世民问秦琅书店,其实是想问一下他,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书店,价格又跌的这么厉害,集贤书馆还能不能赚钱,毕竟这也是东宫的产业之一。

  秦琅的回答是生意兴隆,利润不错。

  集贤书馆甚至已经开始向朝廷缴纳了不少税收了。

  以前书籍是抄书模式,价高而量少,所以总的来说并不比现在赚的多。现在虽然单本卖的便宜,可成本低,利润并不少,这里面不仅涉及到量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个利润率的问题。

  别看集贤书馆的书差不多是一页一文钱售价,可实际上依然能有对半赚的利润,这个利润其实比之前的高的多。

  再加上现在秦琅除了卖书,他还搞租书业务啊,全国已经建起了二百多家集贤书馆,既卖书也租书,一卷春秋左传正义卖五十钱,租一天一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