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火锅这邪物_长安小饭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房都是上上选。

  于阿昌,这厨房似乎比跟着郎君们或者去账房伺候更好一些,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饿着谁也不会饿着厨房的人,像这样的天气,窝在火炉子边上,若还能埋个芋头在灰里,哎呦,给个神仙都不换!

  说得沈韶光都馋了,还真买了些来,除了做拔丝芋头以外,果真烤在炉子上。待烤得又香又软了,沈韶光领着阿圆、阿昌围着炉子开吃。

  把芋头掰开,里面冒着丝丝热气,一吃却烫舌头,又越烫越想吃,只吃得满嘴满手黑。

  于三看他们三个跟乞索儿似的,撇撇嘴,一脸的一言难尽。

  沈韶光吃完,却有点遗憾,可惜这个时候没有红薯,那才叫真甜呢。

  于三公主虽然不肯“同流合污”,但是于厨艺上确实有天分。

  沈韶光正在教于三吊清汤。

  清汤是个神奇的东西,其清若水,却又香又鲜,迥异奶汤的厚重洁白,就如同一个是严妆美人,一个清水芙蓉,其实这芙蓉装扮起来不比那全幅大妆的省事儿,毕竟要骗过人眼。

  当时初见奶汤时,于三也觉得有点惊讶,竟然有人能把肉汤煮得其浓白若牛乳,及至见了这清汤,更觉得神奇了,竟然可以这般清澈!

  沈韶光跟他说前世听说的故事。

  “有个酒肆庖厨,最擅长做豆腐,被请去贵人家做素斋。怕他带了不洁净、沾了荤腥的东西,各种材料主家尽皆自备,便是菜刀案板也不许他带。这庖厨果然如约,带着两个徒弟,肩上搭着白布巾,空着手就来了。”

  “那萝卜豆腐的素斋做得鲜香无比,主人大赞,给了多多的赏钱。”

  于三看她。

  “秘诀就在那白布巾上。那是在清汤里泡过的,到了厨房,便把汤拧将出来,用这汤炖豆腐,自然鲜香得很。”

  于三皱皱眉,“那要多大的布巾才能吸够做一桌宴席的清汤?”

  “若太湿了,淋淋漓漓的,搭在身上,不会让主家看出来吗?”

  “……”沈韶光没想到于三竟然是隐藏的逻辑控!

  琢磨了琢磨,沈韶光道:“其实当初我听人说这事时,就一个念头,那布巾子搭在肩膀上,碰了衣服,兴许还沾了汗水灰尘——有点腌臜啊。”

  “……”这回换于三没话说了。

  但沈韶光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故事,在故事性和悬念面前,逻辑和道德都不算事!

  沈韶光把话题拐回来,“我们的清汤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量足够大,也足够干净,足够我们炖出许多的青菜豆腐,涮很多的火锅子。”

  吊清汤要比熬奶汤还要麻烦些,因为还多了一道“吊”的过程。

  选猪骨、老母鸡,以小火熬煮,保持汤面微滚——火太大,则成了奶汤,太小,又不能尽把骨肉内的鲜味熬出,中间要用勺小心地撇油去沫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