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8章大明朝的威慑平衡?(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个官员被查。

  分别是顺天府府丞,国土管理司司丞,商务司司丞,市场监督局郎中令,朝阳新区知县。

  他们的罪名要么是受贿,要么是滥用职权牟利。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

  进入到九月,山东布政使汪忠桥被查,他是崇祯二十一年,第一个被查的省级大员。

  据说他有两个弟弟,利用他布政使的官职,垄断了青州府的煤矿买卖和制糖业。

  煤炭日益成为民生行业,而制糖业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也开始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物资。

  在过去的时代,只有有钱人才吃得起糖。

  例如在苏杭一带,为什么口味会偏甜?

  因为在古代,那一带的经济发达,制糖业也发达,能吃得起糖,是身份的象征。

  例如某些宴席上,区分这宴席的高端程度,是菜里放了多少糖。

  当然,这对21世纪的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

  就像21世纪的欧洲人也想不通他们的祖先为什么甘愿万里大航海去找香料一样。

  在天启年间,糖是少数贵族官员的奢侈品。

  进入张凡的工业时代,尤其是南洋被收复后,大量的甘蔗被海运运输到内地,制糖业迎来了爆炸式发展。

  糖的供给变多,价格降低,俨然形成了暴利行业。

  而汪忠桥的弟弟垄断的恰恰就是民生行业,当地没有人敢管他们。

  这一次汪忠桥被抓,他的两个弟弟自然也全部被抓。

  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女儿也都利用权力,在当地做着大买卖。

  许多朝廷官府投资的生意,本来是招标,品质好的商社上,但这里不一样,几乎好的官府投资生意,都直接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

  据说调查组在查汪家的家产的时候,查出1500万两!

  1500万两是什么概念?

  够普通人不吃不喝打工100万年。

  而且还不止于此,布政使以下的左参政、右参议,还有照磨,全部被查。

  另外地方上的青州府知府也被查。

  随即,南直隶、北直隶、山西省、河南省多地被查出有官员和商人进行交易的案例。

  这大明朝啊,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人。

  而且朝廷早就建立起了人才储备库,今天谁下台,转身就有人顶上。

  所以,当官的也别拿自己去隐形要挟朝廷说什么没我这里不行。

  那都是扯淡,一批批换都没问题,更别说一个个撸。

  再说了,年轻人进入官场,做梦都想着升官。

  多查一些官员,让老旧的官僚腾出位置来,一是盘活了官僚体系,二是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快的晋升通道。

  进入十一月,可不仅仅是内地了,台湾省,南洋,甚至扶桑,都开始搞大侦查。

  十一月三日,台湾省一个郎中令在家中上吊自杀,随后被查出来他与马尼拉的商人有私下巨额交易。

  这一条绳摸下去,就烧到了马尼拉。

  无数官员瑟瑟发抖。

  十一月二十日,广州商务司员外郎跳楼自杀。

  十一月三十日,厦门市舶司主事自杀。

  十二月初五,上海八名官员被调查,档案备录到北京。

  十二月初十,第一批到杭州的调查组回北京,无果,第二批调查组立刻补上。

  十二月二十四日,小年的这一天,杭州府知府落马。

  杭州府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官商勾结,牵扯到好几家远洋贸易商社,甚至浙江首富李顺臣被爆和知府有巨额交易。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