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二章:出城_人在大唐,开局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第一种是国家有大工程,需要徭役,你除了干完你每年规定的二十天以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

  至于庸,你参加了徭役了,还哪来的庸。

  通常正役不得超过五十日,五十日看着不多,但是路上不算啊,远一点来回大半年都有可能。

  第二种呢,若出现旱涝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四成以上免租,损失六成以上免调,损失七成以上,赋役全免。

  这套制度在唐初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这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每丁有百亩地啊!

  但是没有一项制度是能够永久使用的,唐中后期这套制度没用了,不光没用,还造成重大伤害的原因就是人多了。

  三百万户的人和九百万户的人那能一样吗?

  以古代的生产力来说,地就这么多,人多了不够分了啊,没地没产出,租庸调就交不上了啊!

  再加上世家大族的祸祸事,那这制度可不就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嘛。

  所以说现在的制度非常好,但是你以后不一定好,得随时变动。

  所以说开发大江南,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题归正传,所以正是因为这些情况,王运的两成租子喊出来以后,地都被抢疯了。

  举个例子,一户三丁吧,家里三百亩地,唐代的平均亩产差不多两石多一点。

  当然,这是平均,有的好田能产三四石,有的次田只能产一石多点。

  就拿低一点算,一石五吧,因为好田大部分都在有权有势的手里,再加上天灾啥的,一石五都稍微有点高。

  就拿旱灾来说,对于临水的好田,那还可以应对,但是对于不临水的次田,那就是大面积减产乃至没有。

  三百亩就是四百五十石。

  而三丁要交租庸调差不多四十五石,再加上杂七杂八的算个一百石,还剩三百五十石。

  这三百五十石基本够生活,稍微有点富裕,因为你不光吃,你还有其他的花销,要是物价飞涨,只能说饿不死。

  还有别忘了算家里的老人孩子,他们是要吃饭的,但不是丁,老人还好说,孩子那就没地。

  其他的世家收租一般是四到六成左右,而王运收两成租子。

  你租个百亩,都是好田,一亩算两石半,王运收去半石,自己能留两石,一百亩就是两百石。

  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多了两百石的粮食啊,日子这瞬间就好过很多了。

  华夏民族缺的永远都不是种地的力气和办法,缺的是能够种粮食的地。

  有了地办法很多,就算我力气不足,时间不够,种不了这么多,但是我可以和其他人联合啊!

  比如和邻居编工,你家这块地向阳长的快,我家那块地背阴长的慢,那我们先把我的地种了,然后再种你的。

  收粮食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先收向阳,再收背阴。

  而且普遍不光是两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