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6章荀攸的建议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新。同时,吾想到了《诗》中的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当年吾还是郡司马的时候,偶然结交令叔荀彧。是以贤者离去,而不可留!”

  刘凡喟然太息。

  他需要一个绝世大才来重治洛阳。以完成他的战略目的。

  想来想去,只有文韬武略、王佐之才的荀彧最合适。

  荀彧的人品,荀彧的战略眼光,荀彧的政治才能,荀彧的折节下士。

  是治理洛阳的不二人选。

  “文若少有大志,见百姓流离失所,便有匡扶大汉之心。文若若入仕,天下间他能选择的人,也只有您了。”

  荀攸向刘凡进言说道。

  “司隶有七郡,河南、河东、河内、弘农、京兆尹、扶风、冯{píng}翊{yì}。京兆尹、扶风、冯翊乃三辅之地,在函谷关西,现不可取。河内有军阀王匡,弘农驻有西凉兵马,河东应该可以归服于吾,最为重要的河南已破败!公达以为,司隶的这种局势,该如何破解?”

  刘凡向荀攸询问道。

  “诚如王上所言,王上家乡乃安邑,百姓拥戴,河东必归主公。杀了董卓之后,弘农可以直接取之,三辅之地迟早都是主公的。河内王匡意气用事,有依附袁绍之意。待将河南之难题处理好,切断太行山,加上雁门、定襄、上郡、河东,吾军就等于将河内、上党、太原、西河包围,借机可以收复并州全境。”

  荀攸向刘凡回答道。

  “善,公达之言,跟文和所说不谋而合啊!”

  刘凡赞叹道。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缺少一个为吾主持司隶的人。羊续可以,但雁门是吾根基之地,同样重要。韬略智计,政治才能全显的人,还不曾有啊!”

  刘凡又说道。

  “王上不必纠结这一时,说不定战败董卓之后,自然有隐者大才为王上效力。”

  荀攸对刘凡说道。

  “也是,实在不行,就由公达来担起这重任。”

  刘凡了然,然后向荀攸问道:“西凉俘虏,大都犯下"jianyin"掳掠之罪。如何处置?吾意杀俘,以示天下!何如?”

  “王上仁德之名,怎能行杀俘虏之事。如若杀了西凉俘虏,则对主公有三点不利。一则主公仁德之名,杀俘自毁名声。二则天下之兵,则畏惧王上,对主公以后征伐极为不利。三则主公不久就要进驻凉州了,将凉州青壮戮杀一空,凉州百姓会抵挡主公入凉州。”

  荀攸向刘凡说中杀俘的坏处。

  “可他们犯下的罪行,不杀不足以平司隶民愤,不杀则会使吾军中留下芥蒂,乱吾军心,以后生成大患!”

  刘凡知荀攸之言,但也有自己的看法。

  “这才是主公进退两难的原因。将他们全杀,有不分青红皂白之嫌。是非曲直,自有定论,犯法之人,必当绳之。将西凉俘虏集中在一起,让他们互相指认,没有犯罪者,可活。那些无罪之人,为了活命,肯定会指认身旁的有罪之人。凡有罪之人,皆杀之。就算杀九成,留下一成。将这些人放回凉州,宣扬主公之法。世人只会以为王上执法严厉,不会认为主公有杀俘之行。以儆效尤的同时,安慰民心,惩戒军心!”

  荀攸向刘凡建议道。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