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道纵横官场_中国历史故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代十国,那是一个朝代更迭如走马灯的时代,而冯道,却如同一位官场“不倒翁”,稳稳地立足于这个纷乱的时代,历经四个朝代,十位君主,担任宰相长达二十多年。

  冯道的人生,从唐朝末年开始。他初投刘守光,担任参军,但刘守光兵败后,他并未气馁,而是选择逃亡至太原,在河东监军张承业麾下谋职。冯道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才,赢得了张承业的青睐,进而被推荐给晋王李克用,担任河东节度掌书记,为李存勖所重用。李存勖称帝后,更是将冯道提拔为户部侍郎。

  据《新五代史》记载,冯道不仅学识渊博,更是一个节俭自律的人。在后晋与后梁的黄河之战中,他身居茅屋,以柴草为被,将自己的俸禄与侍从分享,与众人同甘共苦。当有人将美貌女子送给他时,他并未贪图美色,而是将其安顿下来,待找到其父母后,便送其归家,可见其高风亮节。

  冯道对家人的关爱也体现在他的行动上。父亲去世后,他返回家乡景城守孝,恰逢饥荒,他毫不犹豫地散尽家财,救济乡亲。他亲自耕作、打柴,甚至夜间还偷偷帮助无力耕种的乡亲耕作,其善举令人感动。

  守孝期满后,冯道进入后唐朝廷,担任翰林学士。李嗣源起兵称帝后,他更是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备受李嗣源的赏识。在朝中,他不断打压那些依靠关系而无能的世家子弟,同时提拔那些出身贫寒但有才华的读书人。

  李嗣源统治下的后唐,局势平稳,五谷丰登。但冯道深知,安逸之中往往隐藏着危机。为了警醒李嗣源,冯道分享了一个自己的经历。他回忆道,在河东为官时,经过险峻之地,他总是紧握缰绳,小心翼翼,生怕发生意外。然而,一旦进入平地,反而因为疏忽大意而摔下马来。冯道以此比喻,告诫李嗣源:“在危机中人们保持警惕,但安逸时却易放松警惕,从而招致灾祸。”

  冯道还引用了聂夷中《田家诗》中的名句:“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这简单的八个字,却蕴含着治国安邦的深邃道理。李嗣源听后深受触动,立即让侍从抄录下这首诗,时常吟诵以自勉。

  后来,有人进献了一个刻有“传国宝万岁杯”字样的玉杯给李嗣源。然而,冯道却认为,君王最珍贵的宝物并非这些玉器,而是仁义之心。李嗣源初闻此言,不甚明了,但在文臣的解说下,他终于领悟了冯道的深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给予冯道赏赐。

  在李嗣源治下,冯道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用雕版印刷技术印制了九部儒家经典,这在五代十国这一混乱时期,堪称壮举。

  随着历史的变迁,冯道在后晋、后汉、后周等朝代继续担任要职。尽管他效忠于多位君王,但这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也是无奈之举。他的忠诚并非针对某一君王或某一朝代,而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在后周世宗柴荣北征北汉时,冯道曾劝阻其出兵,认为时机未到。柴荣大怒,将他贬为监工,负责修建后周太祖郭威的陵墓。然而,工程完成后不久,冯道便因病去世。他的一生虽然饱受争议,但他的智慧、忠诚和贡献,仍然为后人所铭记。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