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7章 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头晕沉沉写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阳并没有夸大,苜禾1号种子已经收紧了。

  400万斤种子看似很多,实则人工精细点播最多也只能播种400万亩,机播更是只有两百万亩。

  这对全国上亿亩的盐碱地,就是杯水车薪。

  另外,农业部也下达了通知。

  传达的意思言简意赅。

  “种子不要乱卖。”

  “尤其要注意防止流通到国外。”

  但种子流出是难以避免的。

  就比如说,出售给熊泽征树的干草产品里指不定就会夹杂着一些种子。

  好在牧场里生产的种子只能当做商品种,结的种子会出现品种退化。

  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扩繁田里的原种生产。

  ……

  唐勇带着种子回到了疆省。

  随后便把种子交给了邹庆所在的团场。

  这也是兵团苜蓿种植的独苗。

  “就这个种子,卖100元/斤?比从国外进口的种子都还要贵了吧”

  “一亩地种子钱都要两三百元,草能卖这么多钱吗?”

  团场职工嫌弃的声音不断传来,有人更是不动声色的往人群后方退去。

  “种苜蓿是真不挣钱啊,这两年的牧草都是兵团内部消化,哪有对外卖的呀!”

  “是啊,菟丝子草害又严重得很。”

  “种点啥不比种草好,辣椒、番茄、棉花,哪样不比种草赚钱?”

  邹庆也感觉头疼的紧,但这是强制任务。

  没得商量。

  而且想着去年在陇省的所见所闻,盐碱地上种出的紫花苜蓿极为的丰产。

  500kg/m的草捆加压技术也确实震撼!

  他笑着向职工解释着,

  “苜禾1号是新研发出来的种子,得到了农业部和农科院的认证。”

  “有灌溉条件下,一年可收四茬,亩产干草达到了2.5吨!”

  “而且营养成份特别的高,适口性也极高,牲畜特别喜欢吃。”

  “关键是品质高,在国外市场很受欢迎,陇省今年出口到岛国的牧草达到了2200元/吨,而且还是采了种子后的牧草。”

  团场职工议论纷纷。

  “那岂不是一亩地能卖五六千元?”

  “这收益比棉花都高啊!”

  “真的假的啊?”

  “别人能出口,我们的也能出口吗?”

  邹庆笑着说道:“去年我也去考察过,产量肯定低不了。”

  “牧草销售问题更不用担心,畜牧处会帮忙找销路。”

  有职工问道:“种子能便宜吗,太贵了!”

  “种子是畜牧处定的,都是一个团的,团里也不能赚你们差价啊!”

  “只有2万斤种子啊,要定的早点下手。”

  职工们依然犹豫着。这两年团里种地的效益不好,很多家庭收入都比较微薄。

  种草也实在是伤害了很多人。

  无人下手,邹庆只好带头说道:“我个人先定5000斤种子。”

  “真的?”有人惊呼道。

  邹庆是团场里最大的地主,自己的地连带着租种的,足足超过了2000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