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章 种苗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旱烟,骑着辆破旧三轮车的老汉从育苗基地出来。

  就算取低值,按亩产1吨干草计算,在本地销售都能有不错的效益。

  苜禾的员工小小的激动了一把。几个亿的投资,终于有收入了!

  苜禾1号的产量潜力肯定不止1~2吨,其粗蛋白质等营养成份的含量,现在也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

  “我国也有少量出口,主要是日韩和东南亚等地区。”

  赵明智跟在三轮车旁,仔细的打量了下菜苗。

  郭阳也不意外,

  “也就一年,轮作倒茬才是合理的种植模式,既保护了土地,又有经济效益。”

  最终,苜蓿还田了五万亩。

  但苜禾的加压技术,以及苜禾1号那旺盛的姿态,让邹庆等人犹豫了。

  牧草的收益比棉花高,这说出去谁信啊?

  邹庆眼神闪烁,心里思索着。

  纷纷鼓捣着要改种棉花。

  “我今年也种的辣椒,是在种子站买的种子自己育的苗,还有的多,可以分一点给你。”

  真正卖出去的屈指可数。

  郭阳嘴角不自觉的翘了起来。

  畜牧处的唐勇也笑靥如花。

  陈大爷此前也在赵明智家做了一阵子,但他觉得这家人不地道。

  眼见别人赚钱了,团场还在种苜蓿的职工顿时就眼红了。

  ……

  郭阳摇了摇头,“唐处长,今年苜禾1号只有两万斤左右的产量,苜禾自己使用都还不够。”

  销售经理余小川当过两年兵,走路步伐又快又大,穿着一身正装极快的走进了办公楼。

  还没走到自家的地里,便遇到了此前帮个工的老板,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人,偏瘦。

  赵明智家承包了一百多亩地,一家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经常需要就近请人干活。

  “美、加、西都是大企业大农场集约化生产,国内以小农户为主,成本、种子、技术都存在差距。”

  时间回到5月,天禾辣甜椒育苗基地。

  赵明智怜悯的看着陈老汉,劝说道。

  “那明年估计兵团都改种棉花,提供不了多少苜蓿草原料了。”

  “这样一来,说不定兵团的奶牛场都得从外面买饲料了……”

  陈大爷看了他一眼,也不好再装聋作哑,便点了点头。

  随着进入5月中旬,晚霜期过去,地温稳定,辣甜椒等各种蔬菜种苗也逐渐供不应求。

  “接触过,但我们的草捆品质太低了,出口定价都是按标准的粗蛋白含量确定,蛋白含量每增加1%,每吨苜蓿价格提高10~15美元。”

  蛋白含量?

  方草捆也销售了1.2万吨,总销售额约1200万元。

  但赵明智的老婆太恶,地道的农村泼妇一个,事后还到处说他干活偷懒,不尽心尽力。

  气得他牙牙痒,想争论一番。

  顿了顿,余小川继续说道:“标准干草捆国际市场价是120~240美元/t,比国内还便宜一些。”

  陈老汉看都不看来人,径直往自家走去,心中满是鄙视。

  “陈大爷,你拉的什么苗啊?”

  再加上苜禾的加工技术,销往外省,收益立马再拔高一节。

  “郭总,苜禾1号种子今年能卖一部分给我们吗?”

  郭阳却颇为平静,一切还才刚开始叻。

  集市上,卖菜苗的菜农们也多了起来。

  怎么敢卖5分钱一株的?

  天禾的苗挺拔壮实,也才这个价啊!

  至于说天禾的辣椒苗是太监种,陈老汉是不信的。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