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600吨黄金_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已经凝重起来:“今天我来这里,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真正的和平条件,而不是用来进行政治宣传的和平条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想你不会真的认为可以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吧?”

  列宁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口气:“奥托,订立以民族自决为依据的无兼并、无赔款的民主和约是我们布尔什维克一直以来坚持的纲领,如果放弃,将会造成严重的危机!”

  “等等!”赫斯曼逐字逐句地分析着列宁的话,突然发现了一个漏洞――或许是列宁故意留下的。“你说以民族自决为依据?”

  民族自决在后世,差不多等同于独立!但是在目前,这条原则对德意志帝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民族国家,绝大部分的国民都是德意志人,而且德国人民已经被德意志国家主义洗脑了几十年,根本不存在投票独立的可能性。哪怕是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占据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居民,实际上也都是日耳曼人――这两地本来就是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公国,那里的居民大多是说德语的,其中阿尔萨斯是法国在1681年夺取的,洛林则是因为一场土地交易和一场联姻(一位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失败的国王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手中得到了洛林公国作为补偿,他的女儿后来嫁给了路易十五)。如果实行民族自决,德国当然可以保留阿尔萨斯和洛林。

  但是对俄国来说,民族自决原则至少将会让其失去乌克兰、立陶宛、库尔兰、立夫兰、爱沙尼亚、立窝尼亚、波兰和芬兰。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乌克兰、立陶宛、库尔兰、立夫兰、爱沙尼亚、立窝尼亚、芬兰和波兰的公民可以通过投票表决脱离俄罗斯?”

  (爱沙尼亚省和立窝尼亚省后来组成了爱沙尼亚共和国,立夫兰省和库尔兰省组成了拉脱维亚。)

  “是的!”列宁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你可以这样理解,民族自决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德国不能够兼并那里……这就是不兼并的原则。”他顿了一下,又道:“而且我不认为你说的那些地区会全部脱离俄国,至少乌克兰不会脱离。”

  乌克兰和立陶宛、库尔兰、立夫兰、爱斯特兰、立窝尼亚、波兰、芬兰等地完全不是一回事儿。那里是罗斯民族的发源地,同俄罗斯合并的历史也非常久,语言文化上也非常接近,而且乌克兰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对俄罗斯来说极为重要。要是失去了,那可就没法交代了。

  当然,列宁也不是真的要放弃立陶宛、立夫兰、库尔兰、立窝尼亚、爱沙尼亚、波兰和芬兰。一有机会他就会派兵过去,把那些地区重新收回,再按上一个加盟共和国的名义――都有国了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