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二章 飞龙骑脸怎么输?_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

  而且河谷环绕之地,还很适合种植花椒、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等到打通了中亚到地中海国家的商路后,还可以引进当地的油橄榄,让荒山顿时变身金山!

  这就是扶苏说的,怀璧其罪。

  羌瘣微微点头,既然扶苏把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他也知道该怎么办了。

  于是他拱手笑道:“孔丘曾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所以老臣对于攻打氐人一事,想为陛下举荐一人。”

  “臣之幼子,郎骑羌武,勇武异常,惯于山地阵战,曾跟随陛下在九原军中效力,臣以为,他是此战主将的不二人选!”

  呵呵!羌武,我有点印象……扶苏看着试图和自己做交换的羌瘣,面带微笑的说道:“既然如此,就让羌武去吧。”

  反正装备碾压,兵力碾压,将领水平也不差。

  优势在我!

  扶苏看着下方身披重甲,依然健步如飞的士兵,决定为即将到来的山地作战,再增添一个利器。

  绑腿!

  虽然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类似绑腿一样的东西,但却更加类似于高筒袜。

  扶苏说的绑腿,是出现在18世纪的军用绑腿。

  在机械化水平有限的年代,士兵的长途行军大部分时候都需要依靠双腿。

  长时间行走后,血液会下沉到腿部,很容易造成肌肉酸软、肿胀,甚至于会出现静脉曲张这样的特殊情况。

  当拿破仑发现了绑腿的好处后,就把它列为军人的必备装备。

  而随着法军四处征战所向披靡,强悍的法军成了各国军队近代化效仿师从的对象,绑腿也在这个时期成为各国军队的单兵装备。

  甚至于在很多的时候,不止人有绑腿,就连跟着军队需要长途跋涉的军马、军驴,也大有绑腿。

  不过这就有另外一个难题了。

  那就是一副绑腿,大约价值二十多斤的粟米!

  在秦国,受到征召的戍卒,需要自备路费、以及路上的饮食,和自己的贴身衣服,但身上的甲胄,以及武器却是武库中调拨。

  那么绑腿,到底算戍卒自备的衣服呢?还是由官府发放的武器甲胄?

  如果是前者,必然是有人有有人无,毕竟戍卒们的家境有穷富之分。

  比如大名鼎鼎的厕所候黑夫,在他原有的历史线上,得以名流青史的,就是向家里要钱的文书。

  再不寄钱就死了!急急急!

  所以让戍卒自备绑腿,就显得有些苛刻了。

  但如果朝廷发放,这两根小布条很明显不会像是甲胄一样,修修补补后换上新的甲片还能用。

  也就是说绑腿会是消耗品,在戍卒的兵役期结束之前,恐怕至少需要两副。

  秦国的常备军大约在三十万人左右,也就是说,需要准备六十万副绑腿。

  既折合粟米为,一百二十万斤(市斤)!

  约两万亩(秦亩)农田的产出!

  要是再算上为军马准备的……

  穷啊!

  当然了,列装绑腿这件事可以循序渐进,就像是这一万五千具步人甲一样。

  ps:绑腿的价格,出自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只不过那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绑腿一副,折米十一斤。

  所以在生产力更加低下的秦国,翻个番应该没什么问题。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