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二十四 自私的基因与两性博弈_我当上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般地等待,它只需要等待那个胜利者就行了,那个胜利者携带的基因往往是最优秀的,最灵活强壮的,用那个强壮的矮个子细胞的dna制造出来的生存机器也往往更强大,更能够保证它们的子孙后代生存繁衍。

  总而言之,最早的两性繁殖就是这样出现的,两性繁殖的实质说到底就不过是两个细胞之间的博弈与合作,互取所需罢了。

  而最早出现的软体海洋动物之中,它们的两性繁殖很简单:到了繁殖期的时候,拥有较大的大胖子细胞(卵子)的生存机器和拥有较小的矮个子(精子)的生存机器分别从身体的某个地方打开一个排放口,排出各自的卵子和精子,让它们在海洋中随机组合形成细胞结合体(受精卵)。然后那个受精卵自己在海洋之中生长,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破壳而出,形成新的小生存机器,然后重复它们父母辈的行为:生长、成熟、繁殖、死亡。

  生命就以这样的两性繁殖繁衍着,原本这种繁殖应该是比较稳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确定因素再次出现了。

  随着物种逐渐繁多,海洋之中出现了某些狡猾的物种,这些物质专门吃那些海洋之中的受精卵,因为受精卵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它们以受精卵为食更容易获得生存资源。

  于是,因为这些狡猾的“吃卵生物”的出现,靠将自己的卵子和精子排放到海洋中自由组合进行体外繁殖的物种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它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于是,那些靠体外受精繁殖后代的物种也开始变得聪明,它们也开始准备起了两套生存策略:

  1.增加卵子和精子的排放量,也就是以数量来换取生存几率,只要卵子精子排放多了,总有一些有机会活下来的,这也导致了水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排放数量特别多。

  2.体内受精。某些物种中出现了能够在体内制造出类似于体外的海洋环境的器官的能力,这些物种能够把受精卵储存在体内,这样就能够保护自己的后代不受到那些“吃卵生物”的威胁,能够等到自己的后代在自己体内的小海洋中成长到能够自由游动躲避天敌时再排出,这样就增加了后代存活几率。而那些体内的小海洋,则是最原始的“*”。

  说来也可笑,一开始的时候,雌性与雄性都存在有*的现象,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雄性之中有*的数量就迅速地下降,到最后甚至基本消失了,原因很简单:

  由于精子比卵子体积小,需要的营养少,所以雄性总是一次性可以排出数量比卵子更多的精子,所以精子的数量往往比卵子多,而雄性只要和更多的雌*配,那么它就能够有更多让自己的基因遗传生存下去的机会,比如说,有一种身体乌黑,类似于海鳝的蠕腔物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