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2章 一些时代局限_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度的晋朝末年,所谓人才,很多也都是要先有良好的出身,才能进入大臣的后备队。

  那些从天而降的草莽英雄,亦或者是名山隐士,真的很不容易被朝廷发现。

  然而,晋末的这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往往还对积极进取成就事业,改变自身处境这样人类生存最基础的需求并不热衷。

  究其根本,当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必要。

  你看,要钱有钱,要身份有身份,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完全是会投胎。

  在晋末,只要你掌握了投胎密码,你就完全可以躺平享受好生活。

  在这样以身份论高低,很多财富利益都可以世袭的年代,作为大世族的子弟,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别人几辈子也无法企及的财富,那干什么还要努力?

  哪里有动力?

  根本就没有目标。

  在这样一群慵懒无所谓的人群当中去寻找合适的文臣人选,确实是有点困难。

  好在,还有刘穆之。

  这位乱世当中的奇才,虽然四体不勤,但确实是有能力的。

  而现在,投奔王谧显然比历史上他去投奔刘裕能够更快的获得现实的利益。

  于是,可以看出,他在北府的工作也是很卖力的。

  而王谧自然也会给他应有的回报。

  让事业从这个时代就开始,还是很划算的,毕竟历史上的刘穆之,虽然为刘裕鞍前马后照顾后勤,但是,却不幸倒在了刘裕称帝之前。

  于是,作为刘裕最为重要的幕后智囊,刘穆之基本上就没有享受到多少胜利果实。

  相反,他的去世还给刘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想当年,刘裕都已经带兵打下了长安,却迫于种种原因只能放弃,这多重原因当中,自然有刘裕也染病的因素。

  同样的,刘穆之的突然逝世也是一大原因。

  没有了刘穆之,刘裕的辎重补给就不能保证,这样一来,战线拉的越长就越让人担心。

  一方面,刘裕担心后防空虚无人主持大局,只得放弃了已经夺取的战果,返回建康稳定局势。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体力渐衰,担心再不称帝,用尽全力打拼的事业就要拱手让人。

  刘裕所处的年代是不同的,在他的眼前,是大业未成就身先死的桓温,还有谋反到了一半就病死的王敦。

  老实说,从在大晋的根基来说,这两个人的基础都要比刘裕好得多。

  他们都是正经的世家子弟出身,虽然手中握有强大的军队,但是,朝廷上的人天生就对他们有一种忌惮心理。

  毕竟,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和朝堂上那些文臣还是同属于一个阵营,就好像是现在的王谧一般。

  而刘裕呢,虽然自称是刘邦后人,但终究还是赤脚出身,朝廷上的那些贵公子们,没有几个人把他放在眼里。

  即便是他一时掌控的北府,这些人也并不服气,只是对于他们来讲,最重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