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文第68章幽州(24)_老祖宗很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刚开始看这个话本的时候,就是觉得有趣而已。

  话本里的蒋学唯在最后关头想起了怎么破题,考上了举人。这举人的身份不上不下,算他好运,居然得了一个小县令之位。

  可是这小县令的情况和禄丰县差不多,穷村出刁民,县城富户为富不仁,对县令的命令阳奉阴违。这老祖宗出的方法真是高啊!

  到了下午,衙门门口的告示拍上就贴出好几张大纸。

  旁边的老百姓倒是很快聚过来了,衙役就站在旁边瞧着锣鼓喊道:“快过来听一听,我们大人听说了做豆腐的方子,快来学一学。还有这农具和织布机的图,会做木工的赶紧来学学。”

  哇,居然还有这种好事?大人将方子写给他们?

  一个木工路过听到这话,急忙挤上去,哎呀,居然有图纸。这农具就算了,一看就会做。这织布机图纸可是好东西啊!

  “那边写的是什么?”一个百姓指着问。

  衙役清清嗓子:“这是功德碑啊!”

  “什么功德碑?”百姓不解。

  衙役得意地说道:“过年的时候,那慈幼堂不是被冰雹砸了吗?要是有人愿意花银两将慈幼堂重新建起来,就在慈幼堂旁立碑,写明是谁捐赠的。”

  喔,百姓明白。

  衙役继续说:“去年响水村和金利村之间的桥被大水冲垮了,你们过河不便,要么做独木桥,要么绕远路。大人也说了,要是谁出资造桥,就在桥旁立碑,写明是谁造桥。以后谁路过这桥,都得感激一声。”

  一个老汉开心地说道:“那好,那好。”

  衙役继续念道:“你看,这些都是等人出资的,去年夏天,杨池村到县城的路都被泥石流冲毁了,有谁修路,就在路边立碑。还有这个,修建学堂的……”

  以前县令让富户捐钱,那些富户都不肯,要么捐很少,这如今却积极无比!

  看着桌子的那一叠纸张,全是富户们过来认捐留下来的银票,和认捐留下的收据和手印。

  蒋学唯老祖宗的这一招“勒石功记”实在太妙了!哈哈!

  陆师爷从来觉得自己那么快活过,越看陶聆越顺眼。希望陶凌致陶大人以后要多多寄信过来才是。

  自愿捐资和被县令逼着捐资,自然不同。

  一个富户提笔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提到此事。并且表明自己修建了周围几个村子的学堂,一想到那学堂旁会立碑写上自己的名字,真是觉得浑身都舒坦。那些小子们若是真的有人考上科举,岂不是要念自己的情?

  结果对方回信,他们县城也在搞这些。他们出资修了水坝,不过是县令硬要他们出资五千两银子修的。只不过有了功德碑,他们可以免税五年。

  随着开春各地书信的来往,《格物月刊》第一期和第二期慢慢流传开来,上面记载的做豆腐等方子也慢慢飞入了千家万户。

  “这豆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