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二一、挑得庙堂风波起_明末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录。

  这个数字让俞国振也极为吃惊,他原本以为最多是五六万两银子,因为他记忆里,原本历史中张溥就是筹划了六万两银子帮助周延儒起复。由于他的到来,张溥谋划此事的时间不仅提前了,筹得的钱财也整整翻了一倍!

  俞国振现在非常同情张溥,虽然张溥也小有家业,可是这十二万两银子,他从哪儿能再找出来!

  不过同情归同情,那现在是张溥的麻烦,而不是他的。在南京城又停留了三天,与方与智、孙临、陈子龙、王传胪等人一一话别之后,俞国振便乘船离开了这座古城。

  与他一起离开的,足有近百人,都是这些时日招募来的工匠。此时四方不靖,也只有南方稍太平些,因此各处的匠人,如雷氏一族,聚于南京,却很难讨到生计,不得不卖身投靠。

  其中最多的是窑工,俞国振很清楚,到了钦州,第一件事情恐怕是给自己造窑场,没有足够的砖窑、水泥窑,他想在钦州铺开基建的摊子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这些人签的是卖身契,虽然不知道俞国振会将他们带到哪儿,可没有一人担忧此事——在这个年头,为了混条生路,背井离乡远渡重洋者都有,何况其余!

  四月初十,他们到了上海县,在这里转乘海船,顺岸南下。

  就在俞国振抵达上海县的同日,北京城中,崇祯帝看着两份奏报,一时之间,不知是哭是笑。

  一份奏报来自于锦衣卫,另一份是应天府,都是关于秦淮八艳评议的。

  “此前我还道他只是胡闹,没有想到,那小子竟然还真闹成了……秦淮八艳评议?国家正板荡倾危之际,他却搞些这般歌舞升平的闹剧!”

  崇祯的心情相当不错,他口中的“那小子”自然是指俞国振,虽然严格来说,由于朝廷中这样那样的阻力,俞国振尚未有任何官职在身,但在崇祯心中,这已经是他的一员爱将了。

  就在前几天,俞国振“捐献”给内库的种珠之法,已经将第一年收入押解入库,数量不多,一万五千两纹银罢了,但是这才是第一年,按照有些内行的评估,到三年之后,当河珠真正大量上市,每年五到八万两的分成,总是有的。

  这是净收益,对于崇祯来说,是他可以绕过户部支配的钱财。

  “奴婢觉得,这小子有些猖狂得过了,得敲打敲打。”曹化淳一本正经地道:“皇爷夙夜忧于国事,这小子却流连于脂粉之地……”

  “不必了,若是他不好色,朕才要觉得睡不着。”崇祯微笑道,然后他自觉失言,板起了脸:“曹化淳,那闻香教庄子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若是管不住厂卫,早些和朕说,朕也好换个有担当的!”

  曹化淳暗暗叫苦,连忙跪了下来:“奴婢有罪,陛下圣明!”

  见这老货也不辩护,只是认罪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