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六零、忽报前方射名王(八)_明末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几乎是夺过那盒子,打开后拿出其中的纸册来。

  俞国振自己是不会写奏折的,但章施对此并不陌生,漂亮的馆阁体,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文字,全部说的只是一件事情。

  他俞国振在前线出生入死他的家眷却在天子脚下京城之中为人刺杀!

  听闻刺客所用的武器,乃是军中克敌弩,而这克敌弩竟然是边关流落到刺客手中的,俞国振不愿天子为难,故此南归云云。

  看到这个崇祯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他确实有些生俞国振的气,但一想到俞国振性子骄傲,又还不足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这口气,他若能忍得下去,那才是值得怀疑的事情。

  正是俞国振忍不下这口气,所以才让人觉得,他有可爱之处。

  “曹化淳,这奏折,你看了?”

  “奴婢怕里面有什么不忖之处,确实看了。”曹化淳不敢撒谎。

  “你觉枪……联该如何处置俞国振?”

  “奴婢内监,为皇爷家奴,不该干政。天下臣子赏罚之权,皆应由皇爷自断。”

  “你是个晓事理的……可偏偏有些人却半点事理都不晓!”崇祯怒极。

  曹化淳汗自涔涔,他明白崇祯说的“有些人”指的是谁。

  高起潜。

  那些克敌弩追察到后来,都证明一件事,是从高起潜的部下流失出去的。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高起潜知情,但至少管理不严的责任,他是跑不掉的。

  原本崇祯因为内监中唯有高起潜知兵,还离不得他,故此有意将这件事情掩了下来,处死几名低级军官了事。崇祯也让周皇后将事情告诉了方子仪,方子仪对于这个结果不置可否,只是推托说她是女人家,不问外事,凡事尽是俞国振作主。崇祯知道自己想当然了。换了是谁,都忍不下这口气,杀几个小官,哪里能让俞国振满足,特别是他刚刚为朱家立下如此大功!

  俞国振奏折里没有提要追究谁的责任,只是说“明枪易躲暗箭难妨……”谁欲在天子面前攻许他,抢夺他在冷口关的功劳,谁便最有嫌疑与建虏勾结,意欲刺杀他的家眷,好令他分心无法为国效力。若是别人这样说,看在崇祯眼中就是威胁,但俞国振屡屡立功,却向来只要田宅不要名爵,而且俞国振性子刚强他是知道的,因此并不以为意。

  高起潜,崇祯仍然信任,可是这次玩得有些过火了。在他的密奏中,还说俞国振桀骛不驯,不服调派,强抢功劳……

  “让高起潜回宫吧。”崇祯淡淡地道:“让他回来歇息一段时间。”

  “是。”曹化淳心知,这是崇祯一忖生气,高起潜并没有完全失宠。

  “派人去抄拿梁廷栋,谎报军功不说,建虏自他治下入关,他莫非就想侥幸?”崇祯不愿意拿高起潜开刀,另一个在奏折里强夺俞国振功劳的梁廷栋就倒了媚。

  这便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