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六九、华海宴平江河清(五)_明末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时又有些羡慕。

  “为什么在孔孟的话语里,找不到新襄这样的一个怪异地方,为什么新襄这样的富庶康乐之所,却几乎没有孔孟礼仪?”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万时华有些时日了,而且还将继续困扰下去。他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心态,已经从最初想用孔孟之说驳倒俞国振在新襄推行的这一套,转变为如何用孔孟之说证明俞国振的治政之策了。

  从京畿回到新襄,对俞国振来说,只是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战场,他要关注的事情极多,首要的事情,便是给前去经营耽罗的将岸派去援军。除了“华清号”之外,他另外组织了四艘大福船北上,这些福船的帆具也经过改造,速度有所提高,因此跟不上抢风也能达到八节航速的华清号。因此,华清号载着五百六十名水手和海军,由俞大海率领先期北上,四艘大福船则由罗九河指挥,载着另外三百名水手和海军北上。

  俞国振给他们许诺是稳定了对耽罗的控制之后,便给海军扩军,渔政局的战斗人员,至少要扩大到三倍,也就是三千人的规模。

  不过要扩充海军,首先要扩充船场。龙门船场已经有正式的工匠四百七十九名,但这个数字俞国振仍然觉得不够,他已经决定从两个渠道增加船场工匠数量。第一是学徒培养,从各个工坊挑选十五岁以上聪明伶俐的少年到船场充任学徒,这些学徒工享受正式工匠一半待遇,而正式工匠采取定级制度,他们每带出一名学徒,便可以升一级,其个人待遇增长五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个原本每月薪金为二十两银子的船匠,若是带出五个徒弟,他们的薪金就直接涨到四十两!

  另一个渠道则是招募,二十两一月的待遇,对于船匠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要知道自从虎卫扩军之后,一个普通士兵一个月是十五两,伙长一个月的待遇也只是二十两——当然,对于虎卫来说,他们的收入是纯得,不象船匠或工人,还要用收入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更重要的是虎卫都知道,他们今后的发展前途要远胜过普通的新襄市民。

  自然,造船另一个急需的是材料,也就是木材。俞国振高价向安南各方势力购买木材,然后经水路拖到窑场进行烘干处理,充分利用铁坊的窑温,这就可以为制造海船提供充足的材料。另外,大量使用铁钉、铆钉,也算是造船工艺上的一个进步吧。

  同时铁器工坊开始研制钢制龙骨,为下一代战舰做技术储备。

  俞国振并不知道所有的技术细节,但他知道技术的发展方向,知道大致的外型,手中有一批经过他点拨后可谓这个时代最强的能工巧匠,又有充足的资金给他们去折腾,因此很多时候,他都可以提前进行技术储备。

  扩充海军之外,便是针对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