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各种安排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几只带黄母蟹,才放下蟹八件。

  若说是螃蟹宴,又太简便了些,不过是正赶巧地方上贡的螃蟹到了。

  地方贡品,除了供奉宫里的主子外,各王府也有定例。

  十六阿哥晓得曹颙爱吃螃蟹,便使人请了曹颙过来。

  虽说曹家庄子上也有河蟹,可哪里比得上这从南边贡来的湖蟹,曹颙吃得很是舒坦。

  待小厮将席面撤了,两人做到炕上吃茶。

  刚吃了螃蟹,有些油腻,饮上一盏菊花茶,曹颙满脸的熨帖。

  十六阿哥见状,恨铁不成钢地摇摇头:“真是越长越回去了,早年看你还是个有成算的,这两年却是越来越没出息,如今要成吃货了。”

  曹颙放下茶盏,好奇地看着十六阿哥:“这是怎么话说,十六爷,我虽没有位极人臣,可也是二品京堂。熬上一、两任,在往上挪一挪,能在吏部尚书上致仕最好。吏部虽位高权重,可吏部尚书可比户部尚书更不省心。能晚去就晚去几年,不能去的话,直接在户部尚书上致仕也好。”

  十六阿哥听得目瞪口呆,指着曹颙道:“你才多大,就想到致仕了?”

  大清沿袭明律,文官六十致仕。

  不过律法是律法,对于中低级官员有效,对于三品以上大员,有几个六十致仕的?

  位置越高,越放不下权势,致仕年纪越晚。

  曹颙今年才三十四,正值壮年,前程大好。

  曹颙悠悠然道:“我也到了可以自称‘老夫’的年纪了,想到致仕有什么不对?”

  十六阿哥皱眉,道:“这叫什么话,你就没想过要位极人臣,封阁拜相?”

  曹颙闻言,笑着摇摇头。

  他怎么没想过?

  因沿袭明律,大清官场上也行那套“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特例。

  不是科举出身,可以赐“进士出身”;不是翰林,到翰林院兼个过走个过场就是。

  大学士满额四位,现下是马齐,张廷玉,萧永藻,徐元梦。

  其中,只有张廷玉与徐元梦是进士出身,马齐是荫生入仕,萧永藻是笔帖式出身。

  可是这两年,曹颙改变了主意。

  大学士显贵是显贵,可要是不犯过错,多半在任上终老。想要六十致仕,那是梦想;即便七十想要病退,也得看皇上愿意不愿意放人。

  从顺治朝开始算起,做到大学士位上,半数在大学士位上终老;剩下一小半,真是熬到七老八十,耳聋眼花皇上才放人“病退”,再剩下的就是因罪免官的了。

  毕竟大学士是天子近臣,伴君如伴虎。

  不能否认的是,家族里出来一个大学士,对于家族来说是几代人的好处。

  自打曹项入翰林,曹颙自己想要入阁的心思就淡了。

  他掐指算着日子,要是历史没有大变动,自己最好在乾隆登基时下来。

  一朝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