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九章 少年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一起方能感情亲厚些。要不,往后又是一个三妹妹,心里总是有些不自在。”

  曹颙拿着小镯子在五儿眼前晃了晃,只听银铃响动,煞是清脆。

  五儿挥着小手,嘴里“咯咯”的笑着,来抓曹颙手中的镯子。

  曹颙却不给她,待她要抓着,就抬了胳膊,将镯子移开。见曹颙一直不给她,五儿有些急了,转头看向初瑜,开口唤道:“妈妈,妈妈!”嘴一咧,就要哭出来。

  “额驸……”初瑜嗔怪着,从曹颙手中要了镯子,而后坐在炕边,给五儿套在手腕上。

  随着五儿的小胳膊晃来晃去,满屋子的银铃声响,高兴得她“咯咯”的笑个不停。

  曹颙瞧着,对初瑜说道:“记得她原来不这么闹的,现在倒有些像淘小子了,还这般爱笑。”

  初瑜摸了摸五儿的头发,看了看曹颙,低声说道:“听额娘说,初瑜小时候也爱笑呢!”

  曹颙听了,笑着说:“莫非这就是‘近朱者赤’的缘故?若是真能沾沾你的福气,也是五儿的造化。”

  初瑜只是笑了,对曹颙说道:“这对镯子是三妹妹年前随着年礼一道送的,专门给五儿过生日用的,瞧着怪精巧的,可见是费了心。”

  曹颙听提到曹颐,想起去年往京城去的事,顿了顿,问道:“二弟院里的丫头,年前病的那个,现下如何了?”

  初瑜叹了口气:“也难为她,这也将两月了,虽说算是挺过来,但是身子也糟蹋的差不多了,

  还需好好养着。初瑜还想同额驸提呢,若是江宁来人接五儿,让玉蜻她们四个也跟着回去。”

  其实,曹颙方才是想提起曹颐的,但是想起这个妹子,心里就有些窝火,话到嘴边又改了口。

  “那丫头人品如何?还专程在二弟的信里提过萍儿之事,到底是成心搬弄是非,还是无意说漏嘴?”曹颙问道。

  初瑜思量了一回,摇了摇头:“二弟又不在,还没到需要她攀高枝儿、斗法之时,若说是成心搬弄是非也说不过去。想来是无意听玉蜻说知,想要在二弟面前卖好,方在信中提起吧!瞧着她素日行事,虽说机灵了些,不如玉蜻忠厚,却也算是本分,没有什么恶行。”

  曹颙点点头:“本分就好,‘家和万事兴’,就怕有人瞎闹腾。”说到这里,道:“不过这个也无需费心。若是要回南边府里,那边有二婶的,不像母亲那样心慈。这丫头安分的话,自然无否,否则也没她的好。”

  道台府外,施了最后一顿粥,赵安与钱康两个带着几个仆人小厮,将这边的灶台给拆了,棚子上的帘子也都卷起来收好。

  这时,就见一个仆人领着个少年走来过,众人看着都是眼熟,是一直在这边吃粥的外乡少年林四儿。

  根据他自己个儿所讲,他是个孤儿,原本有个叔叔,两人一道往沂州投亲来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