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一章 疯狂扩张_大中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下来的曰子,因为陈立青他们调整了发展战略,加上金钱的投入,还有陈其美,以及同盟会各地会员的帮助,陈立青他们的事业可以用飞速发展四个字来形容。

  首先是火锅店,随着南京火锅店两家分店开启,他们的火锅店扩张的号角就打响了。

  两个星期后,苏州城内也开了三家火锅店,紧接着是镇江,扬州,无锡等……凡是顺着长江,交通方便,或者是火车方便的大城市。陈氏火锅店都在当地生根落户,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在同盟会那庞大的人员组织之下,陈氏火锅竟然得到顺利的发展扩张大半个长三角,开了足足十几家,十几个大中小城市。

  甚至到后来,陈氏火锅这四个字还未到该地区,就已经在该地区彻传开了。

  这种自助火锅带起来的风潮,短短两个月,就席卷了整个长三角,吃过的人们,无不称赞,无不赞扬。

  如此红火热闹的火锅,不仅上了上海著名的大报纸,申报,甚至于梁启超现代这样一个大名人也对陈氏火锅这个中国人的品牌,赞誉有加。在名人,在普通人,在同盟会份子的推动之下,陈立青他们的火锅店,可算是在这个长三角地带,彻底站稳脚跟和火了起来。

  而如此多的火锅店,带来的效应首先自然是庞大的收入。

  长江三角洲,现在可以算是整个清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一个火锅店每天接待人数以两千人次算,陈立青他们还能赚一千块,除去各种车马费,人工费,他们每个火锅店能够足足给他们带来至少五百块的纯利润。

  当然,这还是往少了的算,长三角的人自然不可能那么少。

  十余家敛财机器的疯狂工作之下,陈立青他们每天的收入可以用万银元来计算了。除去交给同盟会的五成分成活动资金之外,还有发出去的车马费,人工费,随着火锅店的越开越多,最后到手,传到陈立青他们手中的银元都还有每天八千,一万。

  这般的赚钱,赚到最后,甚至于喻培伦,黃复生,杨树庄等核心人物,看着他们那笔每天进账的数字,都麻木了。

  当然,如此多的火锅店,带来的还有一个超级显著的效应。

  就是在上海周围的土地,基本上都种植满了各种丰收的蔬菜,还有在上海周边,陈立青他们的养鸡场,养鸭场,养鱼场,也多了十余个。要不是陈立青他超级农场出来的种子以及家禽长得快,这么多的火锅店,绝对是要供应亏本的。

  而如此多的土地,以及养殖场出现带动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富裕的村子,上海周边的所有村子,基本上在同盟会,在强大的利益刺激之下,都种上了各种蔬菜,各种养殖场,也奇缺工作人员。

  好在这是上海,这是长江三角洲,人才是不会少的,在各种力量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