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五章 准备就绪_大中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越北门,此时正值早秋,天气炎热,天空中太阳高悬,那火热的温度烤得平越周围的土地都金黄一片。站在北门城门,放眼望去,可以看见在金黄色的天地中,一片繁忙。收割水稻和收割玉米的生产队,如同辛勤的蜜蜂蚂蚁,正在快乐的丰收着。

  又是一年丰收季到来,不提平越以外那人心惶惶,暗流涌动的时局。在平越,人们又是为今年的大丰收而情绪高昂,忙得上气不接下气,忙的汗流浃背。

  高产,丰产,超产这些词,可以从忙碌的农民脸上看到。

  在田间土地的整齐道路旁,只见一袋又一袋新收的水稻,一筐又一筐饱满圆实的玉米,高高堆着,散落一地的玉米鼓棒,甚至都快覆盖满道路了。那些负责驼松粮食的马儿,牛儿还有农人,累得身上可见一大滴一大滴汗水的流下。

  丰收就是这些曰子,要在这些曰子,完成几十万斤,几百万斤粮食的收割,对平越所有的生产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去年一年,甚至有好多农民都累惨了。今年平越县衙虽然对丰收早有准备,准备了水,准备了粮食,甚至准备了医生,可还是有很多农民忙得累倒了。

  道路上,如同流水一般的马队永不间断,白天晚上都是如此的运送粮食,畜生的粪便甚至都无人去清理了。

  学生,工人,乃至家中的老人,平越能够使得上力气的人,几乎都参加了生产队的收获,昼夜不分。

  这种超乎想象的劳累,平越每一个人即使辛苦,又是高心。

  没办法,谁叫他们平越有高产粮食呢,其他县城,其他地区最多才忙几天就收完,然而,他们却要至少两个星期的时间去收获。

  好多人发现了,貌似粮食多了,也不太是一个好事。

  不过,这种好事,那些地里面的农民永远永远不会嫌少,他们希望每一年都能够如此。

  站在北门的城门上,陈立青看着这场景,他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热火朝天的收获景象,而看到如此多的粮食收获,陈立青眼中总算是出现了一丝满意。

  今年收获这点粮食,应该是勉强够了吧。

  杂交水稻已经种了两年,各种高产的玉米也都种了两年,两年下来,平越的仓库早已堆满,平越各家各户,早已经不太缺粮食。

  有着这种成绩,陈立青总算是勉强满意。

  不过,他看着那山坡上还是不时有人扛着玉米跌倒,看着田地中还是有人一袋谷子一袋谷子的往这边抬的场景,还是忍不住皱眉。

  虽然说从超级农场中兑换出来的粮食种子不挑土地,也很能生长,可是平越周围的良田和土地地理环境却不怎么好。四周都是山,收获粮食只能够靠人力抬到平坦的道路上,田间地头也基本上用不了什么机器。

  所以,他们收获的效率,才会有些慢。而若是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