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 制器之争_大宋海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的好不热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人的对于这种事情的出点不同。像李波杨再兴他们几个人都是武将。所以对各自手中的兵器都很重视,认为只有最好地兵器拿到手中才能挥出他们最大的战斗力。而徐毅和高旭之所以意见相同,是因为他们两个思考问题的出点不同,他们两个都是从更高层面上看待这个问题的,都认为兵器的质量贵为重要,可也必须要达到量产和大批装备才能挥整体的作用,如果刻意追求质量,而耗费大量地人力物力,还不能达到大批装备的话,将得不偿失,这里面牵扯了更复杂的因素,他们自身拥有的工匠的数量,原料的数量以及时间的问题等等,难怪他们会分成两派,相互攻讦,两派人争得是不可开交,一直从早晨吵到了晚上,众人简直都忘了徐毅才是老大,抓着饭碗接着争论。

  最后地结果是徐毅和高旭胜出,他们两个陈述了他们地各种观点,又把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进来分析,还有当今地时局等等因素一起结合陈述利害,最终才说服了雷通等人,觉得徐毅这么考虑确实不错,宝刀毕竟是宝刀,世上不可能很多,否则也不叫宝刀了,最精制的武器,往往只能装备少量的人,而不可能成为大批生产的东西,只有即实用又可以大批制作的东西才是最需要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双方并不矛盾。

  解决了这个争论之后,众人有聊到了七国争霸的事情上,徐毅的观点很令众人接受,秦人之所以强悍,抛去其它因素不提,他们的兵器生产远远凌驾于其它几国之上,有着一个异常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细致到小小的箭头方面,所有秦军的箭头几乎全部统一形制,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大批生产,也易于管理质量,徐毅归纳他们刚才说谈论的问题的时候,便指出,兵器的制造在大批生产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堪用,既不能刻意精益求精,也不能有一点粗制滥造,这里面讲求的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这个结论大家全部接受。

  结束了这场争论之后,徐毅便又和雷通聊起了铸造方面的事情,打铁不会铸造在这个时代来说那是扯淡,所有工匠都要先学铸造,才能学习打铁,因为各地的铁质不同,他们必须要经过打制来去处里面的杂质,才能得到理想的钢铁,徐毅在铸造方面不是一点都不了解,而是知道的不少,却没有一点实际的经验可言,所有所说的都是一些理论,而雷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经验异常丰富,随便拿过一块铁料,便能看出其中的成色,当一个鉴定师是绝对没有一点问题的,而且他对铸造方面造诣颇深,知道很多能提高铸造器物的方法,和精炼铜铁的方法,更是说出了许多徐毅不知道的避免出现铸造器物中存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