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2章 密奏制度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既是密奏,为何要先送内阁,直送宫中,岂不更好?”

  王翺的话音落下,一旁的王文皱着眉头,便提出了质疑。

  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刚刚两位王老大人,还在联手挤兑陈镒,现如今,听到王翺夹带私货,暗搓搓的扩大内阁的职权,王文立刻就反戈相向。

  与之相对的,还有陈镒,也紧跟着摇头,道。

  “天官大人所言有理,首辅所言,固然能够打消御史们的顾虑,但是,首辅可曾考虑过,御史们之所以只能明奏,是因为他们手掌监察百司之权,同样要受百司监察。”

  “若予其密奏之权,那么,必然有宵小之辈,借此机会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虽不会扰动朝议,但是,却易蛊惑君上。”

  “而且,群臣不知谏奏内容,必会引得人人自危,如何一心用事?”

  于是,顷刻之间,这殿中从王翺和王文联手对付陈镒,变成了王文和陈镒联手对付王翺。

  不过,仔细听下来就会发现,王文和陈镒虽然都在反对王翺,但是,观点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王文只是不满于,王翺将密奏包揽在内阁手中,因为如此一来,内阁的职权必然会扩张。

  在朝廷当中,掌握的信息多少,向来是做出判断是否精准的很大依据。

  能够走到他们这等地位的人,自然更能意识到这一点。

  内阁因为有票拟权,所以,在获取消息上,本就比其他的大臣更具备优势。

  如果说,密奏只送内阁,那么,就如陈镒所说,对于御史们到底上奏了些什么,他们这些人都两眼一抹黑,反倒是内阁知道的清清楚楚,那怎么能行?

  说白了,王文觉得密奏可行,但是,交给内阁不可行,陈镒就更进一步,直接否定了密奏的作用。

  面对着两个人的质疑,王翺倒是平静以对,对着上首的皇帝拱了拱手,道。

  “陛下,天官和总宪的顾虑皆有道理。”

  “如总宪所言,密奏制度,必然会有宵小之辈搬弄是非,凭空诬陷,但是,以如今科道的风气,难道没有密奏,这种状况就没有了吗?”

  说着话,王翺转过身看着陈镒等人,斩钉截铁道。

  “出现这种状况的最大缘由,是科道有风闻奏事之权!”

  “所以,是不是密奏,科道官员都会捕风捉影!”

  闻听此言,陈镒眉头一皱,就要开口反驳。

  王翺这分明是在强词夺理。

  的确,搬弄是非,捕风捉影,是风闻奏事的副作用。

  但是,他也并不是想说现如今的科道干干净净,而是意在强调,朝臣对科道的反监督作用。

  清流科道的共同特点,就是重名!

  这种风气之所以形成,就是为了避免科道官员随意攀诬,如果换了密奏,那么,朝臣不知道谏奏内容,自然,这种制衡的作用也会消失。

  现如今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