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卷第四十八章: 故事_龙境秘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后历史风云变幻,部分文物被送到中原省历史博物馆收藏,部分送到国博,送到中原省历史博物馆的后来在十年动乱中遗失。

  在九十年代中期,中科院历史所的部分学者在整理郭老的部分遗著时,发现了其对蝌蚪文的翻译,还有部分三门峡古建筑的碑,鼎文字的拓文,郭老认为那是一座在西周时期复建的祭祀治理黄河的庙。

  而碑文却是更古老的文字夏文,这篇文字和衡山的禹王碑相对应,记载的是禹王得到龙的帮助,治理水患,而封龙为黄河水神,修建龙宫,建立庙宇,永远祭祀的内容。

  而九鼎的内容则更加离奇,郭老也采用疑问的方式,表示自己不敢肯定。因为他翻译内容记载,这九个鼎和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州鼎有一定的关系,据传九州鼎制成后,鬼神哭号,而禹制此九大鼎祭祀天地,犒劳鬼神,也就是小九鼎。龙境秘踪:

  稍知历史的人都知道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根据《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的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贡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铸成后,陈列于宫门之外,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

  关于九州鼎的下落说法不一,《史记》上的记载也不相同,一种说法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也有记载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可小九鼎的说法从没见诸史册,而且上面的文字又过于成熟,和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鼎上文字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和金文更相似,但更古老,因此郭老认为是后人伪作。

  但有一天,一名被打倒的老学者写信给郭,称这小九鼎确是仿品,是周武王重修禹王庙时仿制的,真的小九鼎被埋入周至的同武王墓,西汉末年,赤眉占领关中,大举盗墓,此小九鼎被盗,后被东汉王朝得到,再后来遗失,只到宋金时,其中一只被王重阳偶然所得,王认为是小九鼎之一,名叫禹王唤龙鼎。

  据说王有通仙之术,曾言禹王唤龙鼎是当年禹王所铸,禹王为众龙之首,使用此物可召唤禹王当年治水时的众龙。只可惜不知此法,只有集其九鼎上的文字才知道所用之法。来信说此鼎被重阳宫全真北派视为镇观之宝,一直传承。

  郭对此事半信半疑,时值动乱,一切都被打倒,当时的北派掌门也被勒令还俗,当了生产队的保管员,郭派人一问,果真有此鼎,便派人拿走了物品,但是,不敢用禹王唤龙鼎的名字,而是捏了个名字,郭才华盖世,不久便译出了小九鼎的文字,竟然和那老学者猜的差不多。

  只是在当时,郭并不敢真去实验上面的方法,只把此事记录下来,并悄悄地放在一本书中,只是后来郭事务繁忙,慢慢地忘记了此事,只到后来又被发现。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