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章 八大厂以及讨论_华娱从1998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由于“统购包销”的生产惯性,这些国有电影制片厂普遍不懂发行,电影内容和市场脱钩,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因此造成了入不敷出的现象。

  内部而言,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产业机制的改革,这几年已经几乎默许了民营资本进入影视领域,一批小型民营影视公司相继成立,开始试水电影行业,比如北大华乙,新画冕,华艺广告等公司,八大厂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制度上确立民营资本的合法地位已经传出了好几次风声,相信不用几年就会正式出台。

  林东峻知道,接下来不久,也就是在2003年,电影市场进入全面的产业化改革之后,这些民营电影影视公司抓住了机会,成为新一轮的弄潮儿。21世纪前十年国内影视行业极大巨头公司基本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前后进入这个行业的。

  内外以及自身三重压力下,实际上八大厂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了,每年的投拍片子数量在减产,拍好的片子上映之后票房数据也不怎么样,只能靠卖厂房、租赁电影器材和场地、接拍广告以及旗下的电影院线续命,国有制片厂不得不求变生存,转企改制成为大趋势。

  走转企改制之路,相对成功的则要数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了,其他几家电影厂后世都慢慢没落了。

  北影厂在1999年就会逐步尝试改制,并在2000年和中影公司、儿童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等八家总局直属电影企事业单位合并改组为中影集团。

  上影厂在2001年和上影集团、永乐集团、动画集团及上译厂、科影厂等十家企业合并,成立上影集团。

  ……

  北影厂成立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最早的厂址在新街口,陆续搬了3回,才搬到现在这块位于北三环中路77号的位置。之后三十多年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华夏电影历程。

  北影厂从拍摄纪录片起家,到五六十年代拍摄出《祝福》、《青春之歌》等经典故事片,再到去年出品的颇受市场好评的《甲方乙方》,“光荣与梦想”这个词之后经常出现在对北影厂的描述中。

  “工农兵”是北影厂的厂标,《小花》、《林家铺子》、《骆驼祥子》、《知音》、《甲方乙方》等很多经典作品的片头都曾经有这样一个代表辉煌与荣耀的印记在熠熠闪亮。

  林东峻知道明年,北影厂和其他七个广电部直属单位将被合并整组为中影集团,工农兵厂标在片头隐去,被中国电影集团燕京电影制片厂的汉字所替代。

  北影厂主楼当时是电影生产的“大脑”和枢纽,当时的d委、厂委、生产和创作都在这里起决定权和指挥权,当年电影的开拍和决策都是在这里作出的。

  在这里还总结出不少创作的规律,其中就有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