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1章 英雄可死,吾亦可_抗战之还我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苏州河可不是。

  跳入苏州河的民众,无法得到租界条约的保护。

  咕咚咕咚冒着红色血泡的苏州河让日军在狞笑,越是懦弱就越要向更加孱弱的人群展现自己的残暴来掩盖自己的虚弱,这是人性。如果换成以往,民众本能的会向后退,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河水中殒命。

  可这一次,中国民众却是红了眼。面对着日军刀枪一向孱弱的中国民众这一次,没有退缩。

  哪怕是日军前线指挥官甚至亲自调来一挺轻机枪对着河面进行扫射,但中国民众依旧“扑通扑通”像下饺子一样朝着充满了死亡气息的苏州河中扑下。

  他们,竟然是主动走向死亡去抢救死亡。

  是的,当那名士兵被可怕的爆炸气浪吹起了二十几米高并送出数十米的距离落入苏州河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死了,或许在还未入水之前就战死了。

  但,他是英雄。是中国的英雄。英雄已经战死,就不应该再让他的遗体在冰冷的河水中被冲刷,他应该穿着他心爱的军服被无数双手扶着被埋进祖国的黄土地里。

  英雄已经尽忠,那,被他庇护的人们就应该让他平静的上路。

  英雄可死,我亦可死!

  深受“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传统观念影响的中国民众就在这条河边,向疯狂的日寇,向热泪横流的中国军人,向呆若木鸡的西方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华夏式的倔强。

  柳雪原在她的战地日记里第一次没有描写四行仓库中国守军的英勇,她将所有的笔墨毫不吝啬的放在这群曾经满脸麻木坐在租界街头等着救济的中国民众身上。

  “我没有在租界,我无法亲眼目睹那些穿着长袍或者衣不遮体的中年,又或者面带稚气的青年,我的华夏同胞们最后跳入不宽也不深但却会面对日寇机枪的苏州河的模样,我也没办法知道他们生命最后一刻是悔还是不悔。

  因为,我的同事,只给我发了一封极为简短的电报:为抢坠入苏州河我军烈士之躯,跃入苏州河之民众数十,遭日寇机枪扫射,继而多达数百,英雄尸身,终得以救回,民众,亡一百余,苏州河河面,一片殷红。

  我无法亲眼看到我那位年轻同事的脸庞,但我却能从这封还带着几分墨香的电文上,看到他因为悲伤而泪眼滂沱的脸,我也相信,如果不是电文而是封信的话,这封信早已被泪水打湿透了。

  但我想在这里告诉他,不要哭。我们,应该笑。因为我们这些可敬的同胞,他们终于让我们嗅到了一丝我们华夏民族曾经的味道。

  没错,华夏传承的五千年中,我们失败过,甚至也曾经被征服过。

  崖山海战之后,滔滔海面上浮尸十万,那是古代中国最有骨气的一群人,没有了,华夏的脊梁骨,断了。从那以后,数亿华夏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