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83章 城头对弈(四)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才提起安陵杜氏,看上去是刘弘想将陈平牵连进去,但实际上,刘弘正是要利用陈平这个心理,让陈平放弃安陵杜氏。

  ——长安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

  即便是在刘弘放出少府之粮后,关中粮价也依旧没有下降的趋势,而是继续走高,然后如人为刹车般,不偏不倚卡在四百五十钱的位置。

  现在,刘弘几乎可以确定,长安城的粮价波动,跟陈平脱不开干系!

  若非如此,粮价绝对不可能停在‘区区’四百五十钱的位置——开国之初,粮价告到四千钱一石,不还是有人买?

  在粮价普遍维持在八十钱的现在,商人们只会想:四千钱一石的粮,只要卖出去一石,剩下四十九石就是纯赚!

  而刘弘之所以如此断定,是陈平在压制粮价,则是因为:四百五十钱,原本粮价的五倍多,恰好就是农民吃不起,但小地主、自耕农阶级勉勉强强能负担的价位。

  这样说来,陈平的目的也很明显了:在保证‘百姓’吃得起粮,饿不死人的情况下,对朝廷产生不满!

  至于那些,连四百五十钱一石的粮食都吃不起的泥腿子,在此时的掌权者眼里根不属于‘民’的范畴。

  不过身为皇帝,刘弘却不能继续坐视粮价居高不下了。

  华夏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最淳朴,最容易满足的群体,同时,又是狡黠的、健忘的群体。

  开少府粮仓,甚至是骚包的‘取宫内粮’,固然能为刘弘赢得一时的赞誉,但归根结底,百姓最大的诉求,还是吃饱肚子。

  ——理想不能当饭吃,忠心也一样!

  在这个打雷闪电、日蚀地震,甚至有流星出现,都要皇帝出来向上仓告罪的时代,皇帝最大的责任,便是让子民安居乐业。

  通俗点说,就是吃饱穿暖。

  而且作为后世人,刘弘实在是无法像陈平那般无情,冷酷将穷人开除出百姓行列。

  ——穷人就不给国家纳税了?

  就不当兵、不为国家保卫边疆了?

  搞笑吧~有钱人才是最让税务部门头疼的!

  所以,长安粮价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可除了用皇帝身份,强行命令少府开仓售粮之外,刘弘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在确定这件事是陈平的手笔之后,刘弘已经不指望那支未必存在的‘关东购粮队’,能解决关中的粮食问题了。

  无可奈何的刘弘,也只能盯上安陵杜氏,以及传说中那五十万石存粮了。

  有了那五十万石粮食进入市场,即便陈平靠着丞相的威权,继续逼迫关中粮商高抬粮价,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五十万石粮,足够长安及周边地区吃一个月!

  也就是说,只要有了这五十万石粟米存在,未来一个月内,长安百姓理论上不会有购粮需求。

  一个月的粮食储存成本,有多少粮商负担得起?

  那些恨不得将头发都剃下来卖掉的吝啬之徒,又如何愿意承担如此巨大的损失?

  再者,谁敢笃定,安陵杜氏的存粮到底有多少?

  刘弘大可把那五十万石粮食撒入市场,然后对外宣扬一句:这是杜氏之粮的一半!

  粮商们还坐得住?

  怕是恨不得赶紧将粮食卖出,节省储存成本了!

  再说了,安陵杜氏一灭,关中商界失去领头羊,还指不定得乱到什么时候。

  稍抬起头,见陈平亦是若有所思,刘弘暗自冷笑着:陈平此时,没准也想着将安陵杜氏吃下去呢!

  嗯,这算是君臣二人,不可多得的默契了。

  ·

  ·

  ·

  PS:着实抱歉,昨天出了点意外,把生活费全赔进去了,今天出去兼职,赚点钱维持生活,回来晚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