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江山如画(一)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和平府。

  中南半岛巴掌大的地方,几千年来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统一来统一去,到今日,还有四个国家的原因就在这里,多江流山丘,大军行动困难,一旦绕道,后勤补给线就直接崩溃。

  朱棣看得也是头疼,他可以在北地大草原,日行二百,横冲直撞,哪次打仗不是纵横驰骋三千里,但在这破地,别说三千里,他连三百里都推不动。

  “强行渡江不可取。”

  不愿意强行渡江倒不是心疼损伤,朱棣打了几十年仗,强渡要填多少命,他心里大概有个数字。

  他不愿意强渡的原因是不确定性太高,眼下入了深春,安南这地界就开始长了汛,中南半岛这地界入汛期要比大明早的多,涨了汛,靠伐木造小舟就渡江,怕到了有一半的距离就被冲散了。

  可是不强行渡江就要绕道,等半个月绕进安南,恐怕安南都亡国了,朱允炆交代的差事可就砸在了手里。

  大家伙都看着朱棣,等着这位燕王殿下拿主意。

  虽然大家伙都久在云南边境打仗,比朱棣更熟知地貌和风土,但人的命树的影,这帅帐之中的将军加一起,也没有朱棣一个人在北地打得仗多、立得功大,所以自也是甘心听凭朱棣指挥。

  朱棣端着茶碗绕着沙盘走了一圈,眼神就盯准了大营的西南侧。

  “咱们打石陇关,走宁远南下顺州,断了寮国跟暹罗的辎重补给线!”

  打石陇关?

  帅帐内的众人微微一怔,马上击节赞叹起来。

  早前朱允炆的命令让他们都有些思路受限,一直想着是如何快速推进到河内保住安南不被亡国,却是忘了围魏救赵的把戏。

  打破石陇关往南,就是古汉时期的日南郡,顺州也是寮国跟暹罗大军此时的供应枢纽。拿下顺州,就是掐断了两国的辎重补给线,两国除非绕路走乂安,又是渡江又是翻山的。

  就算寮国跟暹罗不回救,大明的军队也可以走顺州东进笼县,一口气顶到河内的嗓子眼!

  “急报!”

  就在大家伙围着沙盘研究分析朱棣此举的可行性时,帐布再次被掀开,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快步冲了进来。

  “南京圣谕。”

  帅帐内便顿时安静如水,朱棣也是神情肃穆,急步走上前接过,展开观瞧。顷刻后高赞一声:“好!”

  看到朱棣在那攥拳头自嗨,帅帐中的众将就觉得一阵心痒,忙七嘴八舌的问起来。

  朱棣环顾四周,放声大笑道:“安南大将军简定的儿子出使我大明,请求内附,还亲笔书了一封劝谏信,国印诏文、书信具在,安南此时,在名义上已是我大明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了!”

  安南内附了!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得面面相觑起来,良久才回过神,齐齐欢呼出声。

  开疆辟土,开疆辟土啊!

  虽然这安南内附的主要原因,还是南京那边朱允炆用的手段,是寮国、暹罗给安南的压力,但甭管怎么说,总算是一份顶天的大功劳不是,大头给皇帝,他们这些将领分润一下,总也够换个乌纱了。

  “大军立刻拔营!”

  想到就做,朱棣是个杀伐果断的主,他没工夫在这跟寮国人耗下去了。

  “领命!”

  帅帐内齐齐应了下来,随后便是兴奋的鱼贯而出,加快催促拔营的事宜。

  “父王,既然安南内附了,那皇帝还会御驾亲征而来吗?”

  朱高煦猛嘬牙花,这书上不是说开疆辟土是最大的功绩,也是一件艰辛的征途吗。怎得在皇帝手里,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

  拿人家亡国的祸事来趁火打劫,逼着人家低头,算哪门子英雄。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提三尺剑,驱十万兵,纵横驰骋五千里,铁蹄踏破百城关。这样才算的上本事不是吗?

  “谁知道呢?”

  朱棣轻笑,皇帝心里到底想做什么,都想了哪些方面,他现在也摸不透。

  就好比这次御驾亲征,他刚开始的想法跟朱高煦有时找他抱怨的一样,认为是朱允炆在提防着他,但有时候自己咂摸一下,又总觉得朱允炆还有别的打算。

  自己的这个大侄子,现在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了。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