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零三章: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

  郑和附和着,他也确实是开了眼界。

  “陛下,南下这些日子,气候的变化算是奴婢感受最深的转换,想当年奴婢还在北平跟着燕王戍边时,三月可还是极冷的,但是此番南下,同样是三月臣却闷热的几欲焚身。”

  “哦?”

  朱允炆眉毛一跳:“你不说朕都没有注意到,缘何北方比南方要凉呢?”

  嘴上问着,心里却在期待着郑和能够发现地理学,但让朱允炆有些失望,这个问题郑和好像还没有整明白。

  就好像现在的天底下没人会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面一般。

  “气候不同,生活习惯和饮食风俗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从地理学的问题上跳过去,郑和继续诉说着他这一路上的见闻,却让朱允炆脑子里陡然一道火花闪过。

  “你去的这些地方,有地瓜和红薯吗?”

  朱允炆依稀记得,似乎在明后期的时候,地瓜、红薯等物就是自东南亚传进的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随后开始在全国逐步普及开来,但遗憾的就是还没来得及大面积推广种植,大明就亡了国。

  再撑个几年,大明说不准还能靠着这些高产作物续上不少年的命啊。

  “地瓜?红薯?”

  郑和听得一头雾水,朱允炆便给他介绍了这两种作物的容貌特征,后者蹙着眉头苦思了许久还是摇了摇头。

  “回陛下,没有。”

  没有?

  这一下倒是让朱允炆愣住了,不可能啊。

  他记得这些东西明明就是走东南亚传进的大明,怎么会没有呢?

  差点忘了,这两个玩意的原产地是美洲。

  朱允炆一拍额头。

  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启,哥伦布都还没生出来,也没有人提出日心说,而没有日心说,哥伦布就不会为了证实地球是个球体而坚信自己可以通过西行抵达东方的日本和中国,就不会发现美洲新大陆,自然也就不可能把这两样东西带出来。

  哥白尼和哥伦布的这份功劳,朕可就要送给郑和了。

  把郑和培养成一个天文学和地理学家,想想也是很带感的有没有?

  “朕记得你上次说在清缴海盗的时候,碰到了一群靠着阿拉伯大食人来到咱们这的红毛夷,下一次再出海的话,去一趟阿拉伯诸部吧。”

  朱允炆打算调整一下郑和的人生轨迹。

  “这两年闽浙水师一直在扩建,朕加你靖海都督衔,出海的船只、兵勇你可以自行选拔,一应船炮、兵甲所需,朕会给总参说一声,全力供应支持。”

  以宦官之身拜将,他郑和也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了。

  这一下使得郑和忙激动的匍匐谢恩。

  打发了郑和,朱允炆闭目养神了片刻,开口道:“召薛恪和朱孟炯入宫。”

  永城侯薛恪、楚王儿子朱孟炯,这两个收复台湾、琉球的正副将领接到传召的时候都还愣了一下。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