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二章:伟大的民族缔造伟大的国家(下)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注意力转移到此番抗洪之战的善后工作上。

  要大肆表彰此番为抗洪作战牺牲的英烈!

  “抚恤银一百两,家里的田亩五年免税。”

  在南昌府的布政使司衙门,朱允炆便开始着手安排:“而活着的,每人加赏一年饷银。”

  七十万大军,通赏下来就是一千五百万两啊!

  “朕知道国库没钱。”

  还不等严震直开口,朱允炆已经抢先说道:“这笔钱,朕自内帑出。”

  有人掏钱就成。

  严震直这才踏实下来。

  “同时,着工部制造勋章,材质的话用铁吧,每人一枚,就叫抗洪勋章。”

  表彰是一定要做的,授勋会大大的激励士兵的荣誉感。

  “所有死去的英烈,要将名字都记下来,在江西为他们树一座丰碑用以纪念,就叫抗洪英烈纪念碑。”

  朱允炆看向方孟昇,交代着:“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来完工,等纪念碑树好之后,朕当晓谕天下通祀。”

  天下通祀,这般殊荣只有曾经的孔子获得过,而现在皇帝竟然要一次性奉祀几千人!

  从此之后,大明的百姓将会以从军入伍为荣耀,以为国捐躯为荣耀!

  朱棣心神微动,而大堂内其他的武官早已是激动的浑身颤抖。

  丰碑纪念,天下通祀。

  几千年来,独数大明一朝。

  要知道,眼下大明军人的士气随着这一次抗洪已经达到了一个无可复加的高度,被他们战胜和征服的可是几千年来先民畏之如虎的苍天之力!

  每一次大洪水,都会屠戮无数的百姓,但今朝,因为他们这些军人的存在,江西一省死去的、失踪的百姓才寥寥几千人,而洪水后更没有一个百姓饿死!

  什么狗屁天灾,在他们大明军人的面前算得上什么?

  在这种基础上,朱允炆又要亲手为大明军人加冕封神,立碑纪念,荣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精神的加持却是任何物质外物都比拟不上的,如此以来,这支大明的军队战斗力将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朱棣久经战阵,心中最有估量。

  眼下的京营如果拉到战场上,那是真的可以做到全军战至最后一人,流干最后一滴血的铁军。

  他的燕王卫比不上,历朝历代青史留名的强军都比不上。

  什么虎狼之师、王者之师,在眼下这支人民子弟兵的面前都将不堪一击!

  那是士气和精神层面的完全碾压!

  念及至此,朱棣不禁心中叹服。

  他练了一辈子的兵,自诩天下无双,而今看来,却是连皇帝一成的本事都比不上。

  如果朱允炆知道朱棣的心中所想,一定会偷笑,因为这一次,靠着抗洪来练兵他是借鉴了后世的例子的,更借鉴学习了伟人的思想。

  教员不是军人出身,更没有上过一天军校,却反而练出了一支拯救全中国的强军,武装出了一支敢拿胸膛堵枪眼,拿肉体扛轰炸机、坦克的无双铁军。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是超脱时代的领先力,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靠着后天的操训就可以弥补的巨大鸿沟。

  有了这群军人做种子,将来一代代下去,大明的军队就永远不会堕落,当这些参加过江西抗洪的士兵将来成为小旗、总旗、百户这般的军官,教出来的新兵也会像他们一样的优秀。

  这是标杆和榜样。

  等将来大明在遇到天灾,这些兵还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连带着会感染无数的百姓为因为生为大明人而感到骄傲,感受到安全感。

  国家会前所未有的团结,在这般大环境的熏陶下,爱国思想会根深蒂固的在每一个新生的大明人脑子里。

  而有了国家这个概念,将来大明就不会出现大的内乱,即使改朝换代也会相对比较稳定,无非是赶走一个不再为民为公的皇帝,换上一个更得民心支持的领袖罢了。

  那可能是几百年后的事,朱允炆看不到,但他能够看到一百年、两百年!

  能够看到因为这次救灾而活下来的江西各族百姓都因为大明儿郎的感染,而对这个朝廷、对朱允炆这个皇帝的由衷崇奉,从而更加紧密的愿意为了大明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朱允炆能够看到一个伟大的民族正在缔造一个伟大的国家!

  一个由汉族为主体,团结无数少数民族,众志成城的华夏民族!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