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二章:勾勒二五计划的蓝图(二)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位置安排,就算能挤出一个部堂尚书,也不够三个人分啊,还是朱允炆大手一挥。

  那就干脆每人都加一个尚书头衔,继续当布政使去。

  低职高配不就完了。

  实权没怎么加,但这俸禄可是从正三品成为了正二品,也算是奖励了。

  因为一五计划摊派到的各个省基本都完成了任务,所以这次就没有了处罚,只有这么三个省的成绩最突出得到了嘉赏。

  “能有今日之成绩,皆诸卿之功绩,朕已经在华盖殿设了国宴为诸卿表功庆贺。”

  虽说痛饮为贺,但不仅朱允炆没有喝酒,赴宴的所有人也都是浅尝辄止,因为谁都知道,大会的第一天只是皇帝给的甜枣,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几天呢。

  那就是展望二五!

  要让全国各省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敢说脱贫致富奔小康,但起码的温饱线一定要达到。

  “西北朵甘都司和云南是眼下我大明民力最困弱之地,两省共有两百四十七万丁口,过七成难以做到年有余粮,更别说添置新衣、食之有味了。”

  第一个提出难题的就是云南左布政使顾宪和朵甘都司同知,原哈密国大汗脱脱,哈密国内附置哈密卫后,脱脱受朱允炆赐汉姓孟,通蒙,赐名献忠。

  朵甘都司汉蒙混居,部分早年就降明的蒙古人内迁辽东、河北,部分已经投降长达三十年的顺民留居,在青海以畜牧、种植青稞为生。

  云南和朵甘地区的问题是难以自力更生,仅依靠朝廷免除赋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而实际上,每年云南和朵甘地区的赋税基本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没有南直隶脚下任一一府之多。

  “问题已经提出来了,内阁拿个解决办法出来。”

  朱允炆现在也正蹙着眉头发愁,他对这两个省的情况了解的不多,除了知道这俩地方很大。

  朵甘地区等同于后世青海和甘肃两省之合,而云南也比后世云南要大,毕竟有麓川(缅甸北部及部分中部地区)宣慰司在其辖境内,加上之前云南都司都指挥使是马大军这个悍将,一些无人区或人迹稀少的地方,也就都理所当然成了大明的土地。

  “内阁计划在五年内,修筑一条由西安通往朵甘的通途,朵甘地区现已探出工部铸炮所需的镍矿及其他有用矿产,而且还有煤矿,内阁的意见是在朵甘设立煤运司和矿运司,将那些居住在沙漠周边或地力贫瘠的百姓临矿安置,改农户为矿户,一应产出全归百姓所有,朝廷亦不收课税。

  转运陕西后,由陕西商会和工部陕西清吏司收购,卖得的钱财换购粮食及衣物,均分与这些百姓。”

  统一生产,统一分配。

  这不就是工业生产性质的公社大锅饭制度了吗。

  受制于时代的运输能力,如果仅仅依靠来自内陆省源源不断的输粮支持,朵甘地区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