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四章:勾勒二五计划的蓝图(四)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大明是否迁都的事项上,朱允炆与内阁之间的分歧是存在的,并且很大,这个议项,也是朱允炆这个皇帝主动提出来的。

  南京的高度富庶和江南舒适的生存环境,都在悄无声息的腐蚀着这片土地上数百万人的心气。

  无论是宗亲、武勋,还是达官显贵,夜间都烛火通明,四处欢声笑语的南京城,委实太过于喧嚣吵闹了。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堕落,每个人对看待这种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与后世‘网络游戏对未成年孩子的毒害’,在不同家长的眼中来看待也有不一样的答案,有的说责任出在孩子和家长的监管力度上,有的就把责任全部推给游戏制造商,认为孩子不具备大人般成熟的自制力和分辨学习能力。

  这种分歧,你无法达到全国统一。

  以杨士奇为首的内阁不希望迁都,因为他们本身都是江南籍,更习惯南京的风土气候,距离老家也近,而且置业多在京畿周遭,迁都,对他们本身的利益破坏巨大。

  另一个原因,便是杨士奇曾向朱允炆提出的。

  “如北平改北京,迁权贵、官员、富户实北地,则不消三十载,北京亦富庶超江南,如此百年之后,陛下所忧,岂不旧日重现?”

  谁敢说后世的北京不繁华,灯红酒绿哪里逊色上海了?

  朱棣迁都,三次迁江南富贾实北京,等到明中期,一样是歌舞升平。

  那时候得亏草原坐大,瓦剌鞑靼年年侵扰,迫于外部的军事威胁,北京上下还算的上是严阵以待,不缀警戒之心。

  但现在的大明,北方也没有外部威胁啊。

  那一百年之后,北京的权贵该腐败的还是要腐败。

  迁都就失去了其积极的意义。

  “迁都之事,恕臣之言,弊大于利。”

  这是在乾清宫时,杨士奇直言不讳的原话:“江南乃朝廷赋税种地,若中枢北上,疏于监管,可能会导致赋税降低,地方沆瀣一气、腐败丛生之现象。现今北地口不足两千万,不及江南一半,强行北迁,假日江南坐大,不利地方稳定。”

  总的来说,杨士奇的建议都很有道理,一度也让朱允炆犹豫了许久,但最终他还是强硬的定下了这件事。

  “朕欲北上,原因众多,而今北方民族林立,需加大监管和同化进度,以免形成假日内乱之祸根。

  二一个,也是将来为西北战事所牵,开疆拓土之殊荣,朕为帝王者,实难割舍。至于江南之事,朕不妨直言,南直隶一分为二,置安徽、江苏两省。往来通讯监管,自北京南下往南京的京道早已竣工,陆路不消五六日,海路更快,勿忧挂怀。”

  其实,还有一个很主观的因素,朱允炆并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他天然就更喜欢拿北京来做首都,这大概是他后世为官的一种殷切盼望,难道穿越做了一回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