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二十九章:法治大明(五)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皇帝选择支持两方的不同观点,实际上是让皇帝来选择下一任内阁首辅和确定大明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皇帝如果支持杨士奇,那么许不忌就失去了皇帝的圣眷,喜欢上纲上线得罪了如此多同僚的许不忌但凡聪明,要不得几天就会上表病辞。

  同理,朱允炆如果支持许不忌,那么杨士奇的观点就是一种对犯罪的纵容与袒护,被罢黜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细节就出现了,两人都发表了观点,将选择题交给了朱允炆,朱允炆纠结了,一共叹了两次气。

  最后选择蹲在朱棣和杨士奇的中间,注意,是朱棣和杨士奇的中间而不是杨士奇和许不忌的中间。

  问了这么一句。

  “四叔,杨阁老说您已经取得了被害者的谅解,谅解书带了吗?”

  皇帝不知道朱棣连夜的活动吗?

  当然是知道的,但皇帝还是这么问了。

  这就是一个台阶。

  朱棣只需要顺着话接下来,那么皇帝这个问题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和正面的回应,皇帝也就可以顺坡下驴。

  “既然取得了谅解,说明杨阁老说的有道理,燕王已是知罪、悔罪,并积极协调各方对伤者进行诊疗,加上死伤者家属的谅解,召大理寺卿高肃来,看是否具备法定的宽恕开恩条件。”

  一个郡王犯罪,亲王和国公不停的上门道歉,巨额赔偿加上犯案的郡王被判终身刑期。

  就这个处罚的结果传遍天下,老百姓哪个不得夸皇帝爱民如子?

  这已经是顶了天,连想都没想过的伸张正义了。

  案件到了这一步,杨士奇已经是胜券在握,许不忌自然是濒临失败。

  皇帝终究是快四十岁的中年人了,他老了,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开始有心顾及亲情,做事不在如年轻那般一狠到底了。

  有些事情上,能让步的地方,皇帝选择了让步。

  朱棣跟着朱允炆十几年,是亲身可以感受到皇帝的心态、性格上的转变。

  这个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扛着大明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皇帝,终究也是个肉体凡胎,不是神。

  全面依法治国,保护这个国家可以有章有程的走下去是皇帝的梦想,而现在皇帝却迟疑了,动摇了自己的梦想。

  于是,朱棣做了一个抉择。

  放弃自己儿子的生命、也放弃自己,成全皇帝对这个国家所有的爱。

  也用这种方式告诉朱允炆,不仅仅只有皇帝一个人爱这个国家可以付出一切,他朱棣也可以为了大明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所以杨士奇傻了眼。

  杨士奇只是大明的官,思想中还是旧有官僚士大夫阶级的思想,那就是国家只是皇帝一个人的国家,他们都是臣子,食着君禄操心君事罢了,其他的跟他们没关系。

  但朱棣的选择也是在告诉朱允炆,有的路一旦走上去就没法回头。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