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五百七十九章《建文大典》攻坚小组(二)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自己的势力。”

  说到这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朱文圻便叹了口气,因为到了这一阶段的时候,陈胜便失败了。

  “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陈胜的起义势力兴盛的快,灭亡的更快,他的张楚政权甚至连一年都没有撑住就烟消云散,本人也死于兵刃之下。成功的经验咱们已经总结出来了,那失败的原因呢?”

  一群人没有各抒己见的侃侃而谈,而是翻阅起《建文大典》,既然认定这本书里面可以找到答案,那所有的原因都应该在这本书里面。

  “《建文大典》政治卷第四篇里面有这么一句‘凡是脱离实际的,将成功归于虚无缥缈的天意,企图以此愚昧百姓,那么最终,百姓也会因为愚昧而离弃’。”

  一名学生将这句引申出来并做以解读:“陈胜起义之初,搞鱼腹丹书,篝火狐话,暗示世人他是受命于天的贵人,以此来欺骗当时还愚昧的古人。

  诚然这种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奇效,但最终的结果则是,追随陈胜的武将全部有样学样,各自手里有了兵权后便在各地割据自封王侯,也称自己是天命所归,本应该做农民起义领袖的陈胜,却不得不面对无数个同为起义势力的对手。

  农民起义军本应该一致对外的反抗秦王朝,却从分裂的一刻陷入到政治内耗当中,大打出手、刀戈不止。”

  欺骗愚昧百姓这种事,当你可以做的时候,那么其他人也可以做。

  所以朱允炆从登基之后一直都在强调的,向全天下普及的一个最基础的教育,就是全面否认皇权天赐这个说法。

  天子绝不是什么上天之子,更不存在承天命一说。

  如果为了稳定统治而愚弄百姓,那你就不能在去怪百姓因为愚昧而被别人给欺骗参与那些野心之徒造反的犯罪之中。

  “陈胜势力的失败恰恰在于迅速的分崩离析,这充分暴露了这次起义运动毫无稳定根基的弊处。

  秦王朝固然已经走向了王朝末路,但终究是一个长达几百年的国家政权,有君王和朝堂有制式军队有政令军令系统,而这些,都是陈胜势力所不具备的,所以仅仅六七个月的时间,陈胜势力便灭亡了。”

  朱文圻感叹了一句,而后在面板上写上‘第三阶段,因其缺少稳定结构而崩溃’这句话。

  放下笔,朱文圻抱着膀子重新审视了一下面板上自己写下的,做了总结发言。

  “现在我们仅从政治的角度复盘了陈胜起义运动的兴衰、成功与失败,得出了三点结论。

  一、明确我们的立场和主张,凡支持我们的即朋友,反对我们的即敌人。

  二、团结多数人,打击少数人。

  三、建立稳定的政治结构,不能脱离实际,尤其是团结多数人这个环节的时候就要踏踏实实的扎下根脚,将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在最基础的广泛群体中扎下根脚,得到积极的呼应和支持,而不是搞虚无缥缈的神权、说假大泛空的浑话。”

  总结完之后,朱文圻没有继续在陈胜起义这件事多耽搁,紧跟着说起运动卷记载的第二篇故事。

  “王莽政权的崩溃症结。”

  面对这段历史,在座所有人都笑了,包括朱文圻。

  因为怎么看,王莽的失败,都好像是因为刘秀他实在是太秀了。

  刚刚才否定天命所归说,这就来了一个纯纯的天命所归。

  “大家,各自谈谈观点吧。”

  朱文圻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就是将运动卷内记载的数百次不同形态的历史运动全部复盘,最后总结出其中成功和失败的缘由,找出他想要找出的答案。

  一个可以让自己全面破解朱允炆内心深处最真实想法的答案。

  从而让自己实现自我救赎,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