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七章:大风暴前夕(三)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活,其本身便拥有着属于他们地位的阶级思想,而这种思想是顽固的,打上特有阶级烙印的。”

  一段段出自朱允炆口中、笔下的内容、批注和一些由翰林院抄录下来的语录选集内容都收录在《建文大典》的政治卷中,朱文奎从没有像今日这般看的如此仔细。

  而这一次真正静下心的去读,个中更深层的感悟也就跃然纸上了,又或许是朱文奎的岁数长了些许,加上前后做了几年官,自身更多了一些对政治本身的理解,读起来,也就有了新的体会与心得。

  ‘政治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明晰对错,坚决不能容忍‘中立派’、‘骑墙派’、‘妥协派’存在,要么是对要么是错’

  朱文奎念叨着这句话,心思就转开了。

  什么是‘是’,什么又是‘非’呢?

  联想起早前朱允炆多次提及过的公器归于皇权的话,朱文奎纠结起来,他觉得自己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里,因为朱允炆说的这番话和他表述出来的思想有着严重的冲突,这里面有矛盾点。

  只要公器归于皇权,那么天下就是一家的天下,这是不可动摇的政治核心。

  既如此,高举皇旗就没必要反皇旗,拥护皇旗就不能打倒皇旗。

  从这一基础出发,与之前那句依托人民、信任人民就有了冲突的地方。

  “父皇并不想要释放皇权。”

  念及这么多年来,自己父皇一直在搞高度的中央集中、大搞个人崇拜和领袖神化,再谈民主与阶级破除,是不是有些双标?

  五军府裁汰了、宗族亲贵的传承打断了,这天下,除了皇帝一家,哪还有铁帽子的人上人呢。

  说难听点,岂不全是天子一家家奴。

  “政治阶级是大问题啊。”

  朱文奎感慨了一句。

  他是皇子,那么他从一落生开始,身上烙印下的阶级标签就是皇族贵胄,这个标签将会一直跟随朱文奎直到死亡或者他登基做皇帝那一天。

  而如今在南京的朱文圻搞出来的事情,却是组织、召集一大帮工人阶级、学生(官员)阶级和朝廷做对。

  这不是在搞阶级峙立、煽动阶级斗争又是什么?

  “所以说,这就合乎了大是大非的问题,文圻做的,就是‘非’。”朱文奎咂摸起来,但自己心里却还在不停的嘀咕以及摇摆不定。

  “也不对啊,如果说这么做属于‘非’,文圻这么聪明没道理还会这么做。”

  从眼下自己已经获悉的消息来分析,朱文圻的所作所为一定是对的,所以父皇才打算将朱文圻扶持做未来的储君。

  想到这,朱文奎再将目光转移到桌子上的《建文大典》,不禁头疼起来,双手插进头发里一通抓挠。

  “这里面的话太难分析了吧。”

  这还是朱文奎第一次感觉到《建文大典》的晦涩,之前观看通读还不觉如此难懂,今日沉心下来去读,反而分析出来一堆错误的想法。

  “文圻是怎么靠这本书弄懂父皇心思的?”

  想想,朱文奎陡然有一种颓废感升起。

  “这天下,有谁能读懂《建文大典》。”

  朱文奎就一点好,自己搞不懂的事情知道请教其他人,当年张东升的案子,他就去拜访过许不忌。

  而此刻,朱文奎的心里又想到了许不忌。

  后者那是一定可以读懂《建文大典》的,但偏生现在他没法问也不敢问。

  可是除了许不忌,还有谁能读懂。

  或许于谦也能懂一点?

  这个年头刚刚升起就被朱文奎自己掐灭。

  就算于谦懂他现在也不想问了。

  有些赌气。

  蹙眉想了片刻,朱文奎顿时双眸发亮。

  在江西,可还有一位政治大牛。

  执政长达十二年的杨士奇!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