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一章 兴亡皆是百姓苦,王师南下盼甘霖_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满目疮痍的城池与饿骨如柴的百姓,李牧咬了咬牙,当即决定将并不算多的军粮拿出来,救济灾民!

  之所以李牧敢以军粮分食百姓,一方面是城中已无太多的百姓,大军虽突袭而来,所带的粮草倒也还算充沛,维持一时倒也问题不大;

  另一方面这也是有赵国强悍的国力底子在后面支撑着他,毕竟数十万大军出动,所耗费军粮已经是个天文数字,若非赵国如今已拥有九郡之地,殊难支撑。

  最重要的是,赵括对于“君为轻、民为重”的观念已经深入了每个赵军将领,乃至士卒的心中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随着赈灾的消息传开,几乎整个秦军占领区的百姓都悄悄地向着郢都集中了来,甚至在楚国境内的不少百姓也问讯向着赵国所占城池进发,这一波无声的宣传直接令赵军的声名拉满,楚国境内再无人愿、亦无人可阻挡赵军的脚步。却也令后续赶到的赵括是痛并快乐了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如今在空荡的郢都城中,李牧正一面施粥安抚百姓,一面开始了新的战略部署。

  郢都,作为连接秦楚的支点,东可攻楚,西可入川,必须占住,随即令七千大军驻扎城中,修复防御工事,谨防秦军复攻。

  同时另外两只大军,其中一万陷阵大军由自己亲自率领,过午之后便再度行军,直插剑阁险关;另外一只三千人马,修整一日,于次日往东面而去,目标直指安陆城。

  很明显,在李牧的眼中秦国的威胁远大于楚国,甚至可以说李牧从来就没有将楚国放在眼中。若以赵括所提之三关排序,李牧甚至认为巴蜀之难更在函谷之上,为三者之冠也。

  原因也很简单,函谷关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还有义渠草原可以直入关中;陈都、安陆再险也可围而徐徐图之,实在不行,断其粮秣,困他一两年也就不占自溃了。

  唯独这巴蜀之地,无论从关中还是从楚地,想要入川都是千难万难,几乎处处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更要命的是,巴蜀自古便如同独立与华夏之地,虽有文化之交融,却又自成一派,兼之沃土良田遍地,根本无惧大军封锁。

  所以,自打接受任务以来,李牧便将入川作为首要解决的难题。

  而从轻松夺取郢都的过程来看,秦军尚未接到前线败北的消息,否则秦军要么收缩、要么防御,当不至于如此懈怠。

  既然秦军无备,那便是最佳的动手机会,占剑阁、抢古道、入川中便是李牧所想做到的三部曲。

  没有丝毫的耽搁,仅仅稍稍修整了一个中午,一万多陷阵大军便又继续踏上了征伐的道路,沿着秦军进击楚国的道路,一步一步迈向秦国最后的心脏,挖干秦国最后的战争潜力。

  而此时的秦军也已经抵达函谷关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