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有子嗣了_三国之望子成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直接快进到了169年的三月,转眼又是翻地准备春耕的日子。

  张铭的这几个月,过得非常的平淡。有一部分原因是生活没什么刺激的事情发生,更多的是听了南华的建议,韬光养晦学起了低调做人。

  不过张铭一直认为,时间可以过得那么快,难道是时空局的那些家伙觉得这段电影不好看,所以直接快进了?要不然怎么昨天好像才拜访陈圭回来,今天就三月多了?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也发生了一些事情:

  冬小麦收割了,然后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包子、馒头和油条被张铭做了出来。当然,当天也是直接拉了南华的壮丁,因为论技术他不如南华。

  经过发酵的面点一经推出,二话不说就获得了很高的好评,并且很快风靡到了赵家和陈家乃至整个徐州世家之中。自此,面点也成为了人们的主食之一,因为小麦便宜,发酵面点所需的面粉也非常少,非常适合佃户或者一般平民的使用需要。

  种了冬小麦的赵家和陈家族人,此刻是高兴极了,因为面点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徐州小麦价格的提升,转眼价格已经和粟米相当,这直接等于让这些世家一年的时间里,就收获了两次粟米。而且因为使用的精耕法,所以产量比以前提高了许多,收入也就更多了。

  雪盐的销售也很顺利,基本上整个大汉如今都知道有那么一种精盐出售。只是这种精盐产量低,而且仅仅出自徐州一地,所以为了争夺那么一点点的产出,各个世家都在疯抢。

  雪盐的产量自然不会那么少,只是徐州的世家们显然非常有默契,或者说契约精神已经提前了上两千年在东汉得到了贯彻。每个月,雪盐的产量都不会很高,但收入却是惊人的,因为它的价格是官盐的十倍。

  这个价格对世家而言并不算高,而且世家也不会好心地将精盐给家丁或者佃户吃,所以哪怕雪盐的价格是官盐的二十倍,对他们来说也不算太高。另外也因为世家的抢购,加上雪盐的昂贵,直接导致平民只能乖乖去吃官盐,使得雪盐出现造成的官盐销售量下跌,其幅度不会太高,还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张铭的建议下,陈家等合作伙伴,很快就研发出了‘青盐’这个新产品,并且打响了古代健齿防蛀的第一炮。其实张铭一直纠结了,古礼里面提倡的‘笑不露齿’,是不是因为露出的都是蛀牙,所以很对不起观众的关系?

  要不然现代迎宾培训的时候,怎么说要求‘露四齿’、‘露六齿’的?

  第三件事就是张家有了自己的商队,商队的领袖是经过张铭询问,然后选出来的五大商系学生之一的糜横(祢衡)担任。这位仁兄虽然也姓糜,但和徐州糜家没有半毛钱关系,只能说谁让糜家是徐州大姓,出了几个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