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新鲜啊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老苏家的脸。你是不知道,我又遇上了江西的了,真是到哪都能碰见他们啊!今科科举我们已经输了,我这边不能再输!”

  苏涣不知道苏辂为什么对王安石他们那么在意。他说道:“开封这边哪的人没有,你整天盯着人家祖籍看做什么?”

  苏辂不能不在意啊,王安石将来可是要搞变法的,到时江西人占了半壁江山,他的第一个十年计划怎么展开?

  总不能真的跟司马光去洛阳修《资治通鉴》去吧?

  作为一个在现代生活过那么多年的人,苏辂的想法当然比较偏向王安石的。

  在接下来的近千年里,王安石都被骂得体无完肤,认为他的变法祸乱朝纲、罪大恶极,靖康之难全是他的锅。直至近代中国的梁启超等人开始思变,才把王安石挖出来拍拍他身上的灰尘,深挖王安石变法改革纲要的内涵,将这位拗相公树立为改革先驱、变法榜样。

  可是在王安石高喊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力推行变法的时候,大宋的积弊不一定彻底清除,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却肯定很容易被定位为“异己”。

  对于干大事的人来说,事情能不能干成先不考虑,异己是一定要排除的。

  当斗争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不管变法派还是守旧派都会这么想。

  朝中这样来回斗个几十年,北宋还是会成了南宋。

  至于他堂哥和张方平他们这些立场不够鲜明的家伙,在这期间处境就十分尴尬了。

  要是他们没法在变法开始之前掌握足够大的话语权,那么他们要么是被彻底边缘化,从此什么事都别想插嘴;要么是变法派当权时被搞一轮、守旧派当权时再被搞一轮,最后被搞得欲-仙欲死,只留那么一小口气在喘。

  比如像他堂哥这样,一手好文章风靡大宋,太后皇帝都对他的诗赋喜爱有加,偏偏这大好的事业路线硬是走成了“黄州惠州儋州”。

  拳头才是硬道理。

  无知真是幸福啊。

  苏辂把小手背到身后,唉声叹气地跟着他爹踱步回家。要是他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失败了,他们家倾家荡产购置的开封宅子就该被人一把火烧了,他们家的损失得多么巨大!

  等他堂哥的同年册出来了,他要拿过来好好瞅瞅上头有没有什么好苗子!

  只要锄头挥得勤,没有撬不动的墙头!

  最好能把他们搞去蜀中待几年,只要他们去过蜀中,四舍五入就是他们蜀人了!

  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苏辂还没想好。

  他又不是皇帝亲儿子,很多事不好办。

  苏辂一脸愁容地回到家,成功收获来自亲娘的关心以及来自芸娘的关心。

  苏辂自是不会提那个只有自己知道的“未来”,他只说先生们讲课特别难,还特别爱提问他,他太难过了,要多吃点好吃的才

  请收藏:https://m.wrbet.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